晴時多雲

社論》習近平必須好好理性計算

習近平訓令解放軍「全時待戰、隨時能戰」,「二○二七年達成建軍百年總目標」。(美聯社檔案照)

WHA不邀請台灣已經行之有年。挖邦交國也沒有震撼作用的對象了。拿台灣企業開刀,由於中國經濟自身難保,也是投鼠忌器,遠東、富士康的招數再用,對外資進退自是負面作用。另一方面,美中關係低檔盤旋,美中台三角,儼然成了美台堅若磐石對付中國的銳角三角形。習近平的中國夢,要把台灣當皇冠上璀璨的珍珠,挑戰越來越大了。而二○二七,面對四連任、建軍百年,若如一般所預測的,屆時經濟表現更糟,失業人口更多,中共二十一大,口號有點難想。此情此景,中國對台行為,兩種思維值得注意:一是抗美援朝模式,二是中越戰爭模式。

抗美援朝模式,毛澤東主要是測試美國的反應。落實在台海現場,就是想測試美國:「若任何人侵略或對我們北約盟友採取行動,美方會做出回應,對日本、南韓和台灣也一樣」,「我們不是在鼓勵他們獨立,我們不是,那是他們自己的決定」,「若台海發生戰爭會動用軍力保衛台灣」,「會在中國入侵時保衛台灣」,「我一向樂意在需要使用武力時,保護我們的國家、我們的盟友、我們的核心利益。」拜登到底會對中國犯台採取什麼行動。目前為止的軍演,可能只是為了摸索最佳方程式,有朝一日對台「準動武」,看看華府的立即反應如何。這種「準動武」,會比灰色更明顯,更接近戰爭邊緣。假使北京的理解中,華府的反應並不積極,那麼習近平便會朝「來真的」思考。

中越戰爭模式,則是一九七九中美建交不久,北京對作為蘇聯盟友的越南,領土爭議訴諸武力。且引用維基百科描述:中方攻入越南北部領土,宣佈取得了勝利並迅速撤軍;開戰後,解放軍在短時間內攻占了越南北部二十餘個重要城市和縣鎮,一個月之內便宣佈取得勝利;隨後中國人民解放軍開始對越南北部的基礎設施進行系統破壞後撤出越南。換言之,不是以佔領為目的,而是攻入、破壞、撤軍、宣布勝利。當然,對於台灣,考量外國介入,以及中國軍力進步,現在未必需要攻入,導彈亦可達到破壞效果,而因沒有解放軍渡海行動,或可避免與他國衝突或開戰。

藍白的國會之亂,是否意味著北京的戰略調整,一如傳聞之「佔領台灣立法院制高點的統戰戰略要點」文件,打算製造台灣內亂,達到顛覆台灣民主,並藉民主完成和平統一?這種可能性是有的,因為「台灣反對台灣」,對台灣有害無益。然而,這樣的路徑圖,曠日廢時而可能激起民怨,且難以凸顯習近平的天縱英明。所以,鼓動台灣的「民主內戰」,再趁台灣疏於防備之際,一舉像康熙皇帝那樣,大軍壓境攻下台灣,那才叫做偉大復興。

這次的「模擬封鎖台灣軍演」,範圍擴大、沒有實彈,藉口是五二○就職演講。其實,國內、國際都感到放心,股市也正常上漲,便證明了問題不是出在這篇演講,而是北京一定要雞蛋裡挑骨頭。一定要挑骨頭,道理不難理解,因為那是習近平的需要。亦即,不論「務實的台獨工作者」有多「務實」,習近平都要強硬反應。這不是基於眼前的需要,而是二○二七的長遠之計。中國與西方的關係回不去了,經濟榮景也回不去了,社會矛盾還將隱隱浮現。在這樣的趨勢下,三年後的習近平,鋪陳四連任,當然要使用一個最有藥效的「民族主義興奮劑」。

一月大選結果揭曉後,香港南華早報報導了幾位國際學者觀點,連中國專家也認為「南海比台海更加危險」。另有學者分析:與過去數十年來不斷升級國防的台灣不一樣,菲律賓可以說是印太安全架構中「最弱的一環」,因此小馬可仕恢復與美國的盟友關係,新增四處基地給美軍。也有學者表示:「南海衝突的可能性比台海更高,但台海衝突的代價及升高成全面戰爭的危險度更大。」而南海,菲律賓不也可被習近平拿來測試美國反應,作為台海生事之參考?

所以,備戰不求戰 、應戰不避戰,西方與台灣或許只有「備戰、應戰」的選項,「避戰」會被視為示弱。別忘了,習近平訓令解放軍「全時待戰、隨時能戰」,「二○二七年達成建軍百年總目標」。向來,民主國家無不致力於和平,不會主動與中國發生軍事衝突。難道,倒數計時器在習近平的手上?果真如此,他本人訴諸動武決定的壓力,也會隨二○二七逼近而越來越真實。至於經濟衰退、社會矛盾,民族主義會載舟或覆舟,也是他逃不掉的風險。尤其是,萬一在黑水溝裡翻船,後果不堪設想,習近平必須好好理性計算。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