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廣場》青年的憤怒/讓公民力量推倒黑箱高牆

◎ 王美琇

公民力量能否推倒黑箱高牆?公民力量能否擋下立院擴權法案?當然有可能。端視台灣公民展現的磅礡氣勢與政治動能。

「柏林圍牆」怎麼倒塌的?它是被人民推倒,被史上著名的「周一示威行動」(Monday demonstration)所推垮的。一九八九年九月四日周一傍晚,幾百位東德人聚集在萊比錫的尼古拉教堂,展開反對東德共產黨的示威活動;隔周人數暴增至數千人,他們高呼「開放的國家、自由的人民」打動東德人民的心,示威人數像滾雪球般急速暴增。到了十月九日晚上,聚集了七萬人;隔週十月十六日變成十二萬人;十月廿三日激增至卅二萬人。終於在十一月九日數十萬東德人民走上街頭、走向柏林圍牆,用人民力量推倒隔絕自由民主的「柏林圍牆」。這場公民行動後來被稱作「Monday demonstration」(周一示威),成為公民力量推倒極權高牆的史實典範。

「當你們為某件事感到憤怒時,也要像我曾被納粹激怒時一樣,要變成一個強悍的戰士,獻身投入歷史的洪流;而這股洪流也會因為你我的加入,往正義與自由的方向更為邁進。」《世界人權宣言》起草人之一的法國自由人權鬥士黑塞爾(Stephane Hessel)在過世前兩年(2011)以九十三歲高齡在新書《憤怒吧!》中,依然振臂疾呼鼓舞全球自由鬥士:「創造即是抵抗;抵抗即是創造。…年輕人接棒吧!憤怒吧!找到你們憤怒的理由,加入歷史大潮吧!」

反抗來自憤怒,憤怒來自對荒謬的無可容忍。法國哲學家卡謬一生的主題就是「荒謬與反抗」,他書寫荒謬、批判荒謬,也不間斷地採取行動反抗荒謬。他說「反抗是我們的歷史現實,除非逃避現實,否則我們就必須在反抗裡找到我們的價值。」

立法院的威權遺緒正在利用多數暴力輾壓憲政秩序、摧毀得來不易的民主,若坐視悲劇發生而不行動,我們就不配稱作進步公民,也不配享有民主自由。我們必須反擊、必須抵抗、必須用行動遏阻威權反動勢力吞沒民主。

五月十七日開始的立院示威行動只有千餘人;隔週五月廿一日,抗議人數來到三萬人;五月廿四日晚間湧進十萬人包圍立法院。國眾兩黨反動勢力猖狂訕笑,無視憤怒的民意,執意強行通過違憲亂政的法案。朋友們,如果你對此感到無比荒謬與憤怒,就讓Tuesday demonstration(週二示威)或Friday demonstration(週五示威)成為公民力量再度集結的反抗起點吧。

反抗來自憤怒。讓憤怒成為反抗的能量,讓憤怒成為改變的力量。

一九八九年數十萬的東德人推倒「柏林圍牆」;二○二四年憤怒的台灣公民要揮舞青鳥的雙翅,展現最強大的公民力量,一起推倒立院的黑箱高牆!一群人的力量必可守護台灣!進步公民請站出來!

(作者為新台灣和平基金會董事長)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