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廣場》阻斷無差別殺人犯罪模仿

◎ 林山姆

台中捷運五月廿一日發生男子持刀隨機攻擊事件,這一天正好是鄭捷二○一四年北捷隨機殺人的日期,令人不寒而慄。

攻擊事件的情節涉及犯罪學上難以處理的兩個核心概念,一是難以預防的「病態人格」錯置暴力攻擊,一是行為主義學派棘手的「犯罪模仿理論」,這恐非巧合,而是典型的「犯罪模仿」。

隨機殺人是一種錯置攻擊,也就是受害者完全無辜,只不過出現在錯誤的時間與錯誤的地點,遭到錯置為發洩對象,這種病態人格的攻擊難以預測防範,就加害者來說,因憤世忌俗對社會價值的扭曲與衝突,細微的不順眼或不順心的人或動物都會觸發其攻擊行為。

「病態人格」無差別攻擊本來就難以處理,更麻煩的是這種行為還會因為媒體大幅報導與畫面而引發「犯罪模仿效應」,行為主義學派的模仿犯罪這個概念在一九一六年左右,當時受到「開膛手傑克」影響而犯下類似的罪行。模仿犯罪的增加,使犯罪學家開始相信,經由媒體傳播會激勵其他潛在罪犯者,以類似手法犯下類似案件,甚至可能讓原本不打算殺人的人啟動犯罪念頭,因為這些病態人格內心壓抑,有些還會把這類病態當成偶像崇拜,例如澳洲雪梨四月十三日一處購物中心發生隨機殺人事件,造成六死、十二傷,歹徒最後被警察擊斃,但兩天後雪梨西南部一座教堂也發生砍殺案,一周後墨爾本也傳出持刀刺殺事件,五月初西澳首府伯斯也接連出現十六歲少年刺傷路人並持刀攻擊警方,最後慘遭警方擊斃。

隨機殺人事件在台灣一樣會引起大眾高度的關注,因這隨時會威脅到自己或親人,民眾更關注這種事件在司法審判的結果,希望司法能幫助紓解民怨,解決民眾害怕遇上這種問題的恐懼。

但這一類的思覺失調的病態不斷出現,因此對於無差別殺人案件的預防,仍須採用三級預防機制,第一級預防從從掌握高危險群的判斷做起,進行高風險的追蹤治療,第二級預防要能對於高風險場所進行分析,提升配置有能力嚇阻犯罪發生的安全人員,布置有能力監控與反應的安全人員,第三級預防著重於事件發生後的迅速司法對應,以縮減損傷,並迅速打擊犯罪的行動,來升高潛在犯罪人的風險,抵銷他的犯罪念頭。

另在犯罪模仿部分,國外相關統計,在矚目案件發生後的一個半月高模仿犯罪時期,民眾仍須提升危機意識,建立集體防禦機制,並大幅宣導馬尾哥的英勇行為,呼籲大眾遇類似情形,要能比照一起團結勇敢挺身而出,才是嚇阻這些病態無差別殺人犯罪的最有效策略。

(作者是現職員警)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