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社論》台灣的法律戰與爭奪戰

蔡規賴隨,「ROC與PRC互不隸屬」,馬英九斥之「新兩國論」,北京痛批「台獨工作者的本性」,但華府聞之淡定。另,聯大二七五八號決議,宛如從一九七一重新開箱,為美中摩擦再闢戰場。北京加緊以該決議掩護「一中原則」,華府稱該決議不涉及台灣主權、並不等於一中原則!北京的「一中原則」,結論是「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然而,聯大決議,僅僅承認PRC政府的「中國代表權」。兩者,八竿子打不著。更何況,一九八四的中英聯合聲明,都被北京鄙視為「歷史文件」了,一九七一的聯大決議豈非更「不再具任何現實意義」!

一九七○年代,由於蔣毛內戰狀態難解,美國逐步形成「一個中國政策」。而歷經聯大決議、美中建交公報,PRC搶到「中國代表權」。剩下的是,不再代表中國的蔣氏政權,在冷戰時代基於防堵共黨勢力擴張,被舊金山和約當事國默認「寄宿」台灣。當然,此事未經台灣人民同意。而蔣氏政權,也繼續以「反攻大陸、解救同胞」,來合理化萬年國會、黨國體制、終身掌權。當年,國共兩黨都堅持一個中國,台灣主權議題則被壓制討論。直到李登輝繼任大位,啟動民主化、本土化工程,事情開始起變化、複雜化。

「美國的一中政策」,「認知到」、「不提出異議」北京主張「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對台灣主權實際上保留「未定論」立場。然而,「美國的一中政策」,至後蔣時代開始遭到衝擊。一是一九八○年代後期,台灣快速民主化、本土化,華府對「李登輝震撼」,迄仍抱持慣性思維,絕不令其衝擊美中關係,因為中國是大局、利益大。一九九九,李氏卸任前,「特殊的國與國關係」,引發美中雙管齊下的折騰。但,對於台灣越來越民主,華府亦難公然否定自己標舉的價值。二是,鄧小平總設計的改革開放,一方面留下六四陰影,一方面江、胡因貪腐出現威權主義軟化跡象。華府一度認為,六四純屬例外,中國仍往美方期待的方向演變。詎料,二○一二,習近平接班,帶來不一樣的答案。從川普到拜登,美中衝突從預測變成事實。

冷戰結束,儘管全球化把世界拉平,上述兩大衝擊仍在持續發酵。二○一七川普因素投入,美中關係終因第三個衝擊而回不了頭:二○二○爆發新冠疫情,病毒源頭指向武漢,造成全球性公衛災難,且北京堅拒國際調查。川普,為此付出連任敗選代價。疫情延燒三年,習近平與中國的形象,在國際徹底破產。反觀,成功的民主防疫,可信賴的供應鏈,在全球哀鴻遍野的背景下,令台灣的可見度、重要性、正能量瞬間拉高。至於習近平,疫情三年期間,香港國安法、黨國權力三連任、清零封控重創經濟,整個中國向文革氣氛倒帶。

二○二二,第四個衝擊來臨:習近平、普廷以北京冬奧為平台,中俄聯合聲明合作無上限,三週之後普廷入侵烏克蘭,歹戲拖棚至今。習對普不離不棄,令美中關係更加螺旋下墜。中俄伊朝,專制軸心,對西方的敵意越來越裸露。更多的衝擊,可能還在後頭。

二○一六以來,北京對台脅迫與日俱增,機艦侵擾常態化、否認海峽中線存在、金廈海域不存在禁止限制水域,乃至懲戒名嘴管轄台灣言論自由,此外,還加緊擴大解釋聯大二七五八號決議,對台灣發起主權法律戰。影響所及,拜登武裝台灣、協助自衛並聯合盟友致力維護台海和平穩定。值得一提的是,美國國務院、國會一反多年之低調,公開反擊北京扭曲聯大決議捏稱「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雖然華府尚未全面挑戰北京的「一中原則」,但針鋒相對的外交駁火不時出現。習近平之「中國終將統一台灣」,透露他不無可能鋌而走險,也因此刺激美國保台抗中的危機感。

也許,普廷與習近平的下一步,寄望十一月的美國大選。不過,「進階版川普」,對他們是福是禍,還難說。日前川普表示:習主席、普廷總統,現在正聚在一起制定計畫,準備搞破壞,因為這是他們最終的目的。這番話,似乎衝著近日普廷再訪北京而來,他們簽署的最新版聯合聲明稱:「俄方反對任何形式的台灣獨立,堅定支持中方維護自身主權和領土完整,以及統一國家之行動。」不能排除一種反諷,即使川普捲土重來,四年前拜登必須沿著川普路線,四年後川普也無法逆轉拜登路線。果真如此,世界格局大轉型,大國、集團衝突,以及他們對台灣的法律戰與爭奪戰,恐將一一上演。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