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共和國》余杰/一九四九,黃埔已死

二○二四年是黃埔軍校創立一百周年。為搶黃埔百年話語權,中共動員多方管道,積極拉攏校友。圖為去年校慶活動。

余杰/美籍華語作家、歷史學者

二○二四年是黃埔軍校創立一百周年。為搶黃埔百年話語權,中共動員多方管道,積極拉攏陸軍官校校友於六月十六日前後到廣東黃埔軍校舊址參訪。

消息人士透露,中共設定目標為「一百團」、每團約三十人,共計三千人。中共在中日戰爭期間發動過所謂「百團大戰」,並未給予日軍沉重打擊,反倒自己損兵折將,乃至後來毛澤東整肅彭德懷時將其作為彭的一大罪狀;如今,新時代的「百團朝聖」,意味著中共對台灣軍方的一次重大統戰成就,如果台灣軍隊的中高級退伍將領都跑到中國去吃香喝辣,普通士兵將為何而戰?

為此,台灣教授協會與台灣永社召開記者會,表態反對國防部紀念黃埔百年,更反對退役將校赴中國「交流」。在中共機艦擾台下,退將們還前去中國慶祝黃埔校慶,是對國家缺乏起碼的忠誠。台教會指出,黃埔軍校是中國國民黨「聯俄容共」之後設立的軍事學校,是「國際共產主義」的訓練所。黃埔軍校建校的經費、武器及教官都來自蘇俄,故而對莫斯科言聽計從。雖然蔣介石於一九二七年發動清共,但黃埔軍人身上的蘇俄特質早已深入骨髓。國民黨的一切皆模仿蘇俄,建立的國家是以黨領政的黨國,建立的軍隊是以黨領軍的黨軍——所謂國軍,其實是「黨營武力」;所謂黃埔精神,溯源是國民黨「黨國私兵」的精神。黃埔軍校成立之初命名為「中國國民黨陸軍軍官學校」,從這個校名就知道其性質。

有趣的是,針對台教會等團體的批評,陸軍軍官學校校友總會和陸軍官校八任校長發表親簽的公開信函反駁,並在記者會上回應,自從二十二年前政黨退出國軍後,軍校與軍隊早已國家化,已是標準的「國軍」,黃埔軍人愛國、愛護台灣的付出絕不容抹滅。

從此一回應方式可看出,台灣確實已實現民主化,軍隊既不能幹政,也不能打壓民間的言論自由,遇到批評,只能用公開信和記者會來為自己辯護,而不是拿起槍來喊打喊殺。因此,秀才遇到兵,終於可以好好講道理了。

從此一回應的內容更可看出,即便是被視為「老朽」的退役高階將領,也承認軍校和軍隊的國家化是在二十二年之前(即二○○二年)發生的,換言之,在二○○二年前的黃埔,如假包換是「黨軍」。既然二○○二年是這支軍隊的轉捩點,那麼,二○○二之後,這支軍隊就需要以新的精神來形塑,而不能抱殘守缺、刻舟求劍。

其實,黃埔精神早在一九四九年就潰敗了。以黃埔畢業生為骨幹的國民黨軍隊,先於國民政府而潰敗。兵敗如山倒之後,才有國民政府渡海來台的結局。當時,稍稍耳聰目明的人士,都意識到必須拋棄黃埔精神、必須對腐敗不堪的黨政體制徹底改革。一度出任行政院秘書長的陳克文在一九四九年七月廿一日的日記中寫道,他與一名蔣介石身邊的要人談話,對方說蔣現在的確已有了大的改變。「這一次黨務改革委員的人選,蔣先生便不肯用總裁提名的方式產生,這不是民主的作風嗎?」

陳克文對此不以為然,在日記中寫道:「你們跟隨在蔣先生身邊的人物覺得有了改變是不相干的。平常和蔣先生不見面的人,和社會一般的感覺,如果都覺得有了改變,那才是真正的改變。」接著,他舉出一個關鍵例子來反駁:「蔣先生這一次到廣州到黃埔去了幾次,並在那裡住宿、見客、舉行會議。他對黃埔的追念和戀戀不捨的精神可謂充分表現出來。現在已經不是黃埔時代了,他是否想恢復黃埔精神呢?你們說他已經有了改變,從這一點看,他並沒有任何改變。」如陳克文所說,一九四九年就已不是黃埔時代了,二○二四年為什麼還有那麼多退役將領施施然地擁抱僵屍?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自由共和國》強力徵稿

《自由共和國》來稿請附:真實姓名、身分證字號、職業、通訊地址及戶籍地址(包括區里鄰)、夜間聯絡電話、銀行帳號(註明分行行名)及E-mail帳號。

刊出後次月,稿費將直接匯入作者銀行帳戶,並以E-mail通知。
文長1200字以內為宜,本報有刪改權,不願刪改者請註明;請自留底稿,不退稿;若不用,恕不另行通知;請勿一稿多投。

《自由共和國》所刊文章、漫畫,將於 「自由電子報」選用,不另外奉酬。
Email:republic@libertytimes.com.tw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