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廣場》兩岸交流堅拒紅色經濟侵襲

◎ 方凱弘

在台灣社會,兩岸關係一直是極具爭議且敏感話題。特別是在馬英九政府任內,台灣對中國的開放政策曾引來無數批評。馬政策不僅在政治上未兼顧對等原則,在經濟上也帶來一系列不良影響,迄今仍對台灣社會與經濟造成深遠苦果。

最近,中國國台辦發言人朱鳳蓮聲稱,將積極推動包括旅遊在內的兩岸交流,隨後台灣的全國商總榮譽理事長賴正鎰跟隨附和,希望政府立即宣布恢復台灣團客赴陸旅遊,讓兩岸重回「八年前的觀光交流盛況」。

殊不知,所謂的「八年前的觀光交流盛況」是建立在兩岸不健康的畸型交流,不僅在政治上造成了台灣內部分裂,在經濟上也對台灣產生長期負面影響。例如,馬政府大力推動的中客來台政策,初期雖帶來觀光收益,但因缺乏妥善規劃管理,導致「觀光市場的泡沫與失序」。此外,開放對大陸的經貿,特別是敏感的高科技與核心產業,更對台灣的經濟安全造成長遠威脅。

兩岸交流,台灣需要全新思維,必須追求「健康且對等的兩岸交流模式」,政治上須堅持民主程序與對等尊嚴,絕不因短期利益而犧牲台灣的長遠發展與國民的自尊。經貿交流上,更應「審慎考量開放的範圍與程度」,確保不致損害台灣的經濟安全與產業發展。

唯有在確保對等與健康的基礎上,兩岸交流才能真正成為推動地區和平與發展的積極力量。否則,過度或不平衡的開放只會將台灣推向更危險的未來。

(作者是台北海洋科技大學助理教授)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