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廣場》慎防中國電動車在歐盟反補貼下的迂迴轉進

◎ 張孟仁

歐中雙方近期因補貼爭議肅殺之氣濃厚,為求解套,開啟互訪滅火摸底的行程。歐盟整體早已不敵中國在多年前進行補貼見效的「新三樣」—電動汽車、鋰電池、太陽能產品,打算亮劍以對。另一方面,透過盤點關鍵材料依賴、晶片等透過和美國合組的科技委員會互通有無,共同禦中。此外,歐盟對於來自中國的投資與競標皆有疑慮,令其知難而退。總之,歐盟對中立場轉硬除了補貼所造成的低價競爭之外,中國極力支持俄羅斯也是要因,基於此,中國正尋找突破歐盟補貼的策略。事實上,歐盟成員國因對中國市場的需求程度不一,導致應對中國的力道銳減。

德國總理蕭茲因聯盟中的綠黨對中有疑慮,去年七月通過對中戰略,打算去風險但不脫鉤。根據研究資料顯示,德國去風險政策有其成效,勉降至四成對中國的依賴,不過化工及汽車製造業仍視中國為出口、製造大宗加碼投資。法國則因推動反制中國電動車補貼,被禁白蘭地出口至中國。法國力勸訪中的德國別因個別利益傷及歐盟團結。另一端,中國商務部長訪義,以中國電動汽車廠商在義大利建廠和上海威尼斯開通直航來誘惑義大利。其一,斯特蘭蒂斯(Stellantis)集團近年來在義大利產量大減,損及就業人數,讓義大利政府火大,打算引中國電動車入關箝制該集團的零跑汽車計劃。其二,為彌補去年退出「一帶一路」後義中關係的真空。西班牙也幾乎爭取到奇瑞汽車到巴塞隆納設廠,彌補日產於二○二一年關閉的一家約一六○○名員工工廠。

由此可見中國憑藉技術和市場優勢正以投資、電動車海外建廠繞道歐盟補貼,其中更以比亞迪的匈牙利設廠為主要起手式,吸引了歐盟國家。

整體觀之,歐盟對中國補貼頻頻出招,迫使中國改採在歐洲投資設電動車廠以對。正因歐盟力阻中國併購、投標,北京必須另闢蹊徑。電動車歐洲設廠無疑墊高了成本,同時增加歐盟成員國的就業率和綠色技術的學習(歐盟期盼技轉)。目前中國仍在評估資金投入歐洲能否得到相應的好處,但我們必須密切注意以下幾點:

一、德義西等國是否夾擊法國降低歐盟反補貼效力;二、中國聚焦成熟製程有成,要求其電動車大廠提高採購國產車晶片的比例,未來適用在海外車廠,歐盟被倒打一靶成了進口市場。總之,慎防中國的迂迴策略,離間歐美。

(作者為輔仁大學義大利語系副教授兼系主任、外交暨國際事務學程召集人)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