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醫師與藥商的良性互動

■謝炎堯

近代製藥科技發展的里程碑,自一九三○年代的磺銨劑消炎藥開始,到一九四○年代的配尼西林和以後蓬勃發展出來的許多抗生素新藥,救活難以計數的細菌感染症病人。另一個里程碑是一九六○年代的貝他阻斷劑,和陸續出現的鈣通道拮抗劑、血管張力素轉化酶抑制劑和各類降血脂藥,延長許多心血管疾病病人的壽命,改善他們的生活品質。一九五○年代,開發中國家國民平均壽命只有四十歲,到一九九○年代,平均壽命延長到六十三歲,製藥科技的發達,貢獻極大。

世界十一個製藥先進國家,總共每年約有六十種新藥研發成功上市,新藥必須經由醫師妥善用於治療病人,才能達成嘉惠病人的目的。所以藥商必須將研發成功的新藥,介紹給醫師使用。國際慣例是舉辦研討會,聘請數位專家,就新藥的藥理作用,臨床試驗成績,所治疾病的傳統療法,使用新藥的意義、效益和用法,講解給醫師聆聽。這些主講專家,通常要回顧許多相關文獻,花費數個月,才能完成一小時的演講稿,讓聽眾獲得「聞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的效益,臨床醫師因而能接受持續教育,了解新藥和新療法,保持醫學知識的現代化,讓病人享受現代化的醫療照顧,因此,藥商和醫師的良性互動,最大的受益者是病人。

介紹新藥的研討會,通常在各醫學會年會中舉辦,也可以單獨舉行。研發新藥的臨床試驗,最能讓人相信的是由藥商出資,委託學術機構進行。筆者當年前往美國芝加哥大學研習臨床藥理學,是我的指導教授Leon Goldberg動用接受GD Searle藥廠捐助的金錢支持的。留美兩年中,一次到新奧良參加美國心臟學會年會,另一次到華盛頓參加世界臨床藥理學會年會,也都由藥商捐助。

我的老師是將治療休克最重要的藥物dopamine從基礎到臨床使用,一手研發出來的,所以我也參與研究。一九七七年回國後發現國內許多醫師不了解剛引進台灣的dopamine的治療價值,用量不多,所以售價昂貴,對休克病人極為不利,許多沒有勞保或公保照顧的病人,還要付出一大筆藥費,筆者遂前往代理商雄群企業,面見負責人林義雄醫師,自我介紹,要求降低售價,交換條件是在台北市、台中市和高雄市各舉辦一場「休克的現代療法」研討會,由筆者義務講解,雙方各守承諾,合作愉快,讓台灣醫師治療休克的學識現代化,提升休克病人的存活率,減少病人的負擔。舉辦研討會時,由藥商出資租借場地,提供餐飲,是世界各國的慣例,不是行賄和受賄的行為。

一九八○年筆者在台大醫學院學以致用的首創「臨床藥理學暨治療學」課程,持續至今,傳授台灣大學醫學系和藥學系學生合理用藥和安全用藥的知識,對照顧台灣病人的醫療品質,有難以估計的貢獻。筆者呼籲社會各界對醫師和藥商合乎倫理道德的良性互動,給予正面的評價和支持。

(作者謝炎堯╱台灣大學醫學院內科退休教授)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