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社論》台海安全的經濟論述

英國前首相、現外相卡麥隆(右二)日前受訪表示:一旦台灣周邊出現類似封鎖的情況,這不僅對台灣,對全球經濟也將造成徹底災難性的效應。圖為卡麥隆本月二十二日出席在澳洲舉行的英澳外交、國防二加二會談。(法新社)

英國前首相、現外相卡麥隆到印太現場(澳洲)表示:一旦台灣周邊出現類似封鎖的情況,這不僅對台灣,對全球經濟也將造成徹底災難性的效應。類似的警語,布林肯早已多次明示:若台灣因為中國侵略爆發危機,某種形式上會為全球經濟及各國帶來災難性後果,這是北京越來越常聽到的訊息。也許,明白的提醒,有益提升西方對台海危機的切身感受。然而,同時也存在另一個風險:向習近平暴露民主國家的弱點在哪裡?

經濟角度看台海安全,主要把台灣視為供應鏈的關鍵環節,至於台灣這個「國家」的正常化,彷彿是看不見的主題。而這,正是習近平垂涎台灣的根由。所謂台灣海峽的安全穩定及台海問題的和平解決是G7國家的共識,並不在乎台灣是主權國家或地理名詞。新冠疫情,台灣確保半導體供應無虞,首先通報WHO人傳人。但,在這樣的脈絡之下,依舊連WHA觀察員都求之不得,遭普遍懷疑是病毒來源國的中國,聯手世衛秘書長拒台灣於門外,西方國家雖然仗義執言,最後也難力挽狂瀾,令人扼腕。

二月底,馬克宏表示,不排除未來部署地面部隊到烏克蘭,引起西方國家議論紛紛,普廷也以第三次世界大戰回嗆。而在一年前,馬克宏結束訪中行程,在總統專機上受訪表示,歐洲要避免因台灣議題被捲入美中衝突,歐洲應戰略自主,不應跟隨美國。對烏俄戰爭、對台海危機,歐美並不同調。烏克蘭安危,骨牌效應擺在歐洲眼前。台海風雲,對歐洲相對遙遠,若非供應鏈考量,恐怕更不願搭理。日、韓、美、澳、菲等國,由於自身也面對中國挑戰,台灣有事無法置身事外,故對台海的戰爭與和平,必須密切關注。儘管如此,與其說台灣是以一個「國家」受到重視,不如說是中國武力侵犯「矽島」的經濟後果更令人擔憂。

烏克蘭現場,兩年來的僵局,不無可供台灣借鏡之處。上週末,金融時報引述知情者說:美國已敦促烏克蘭,停止襲擊俄羅斯的能源基礎設施,警告無人機打擊可能會推升全球油價與引發報復。據報導,有白宮前能源顧問表示:「沒有什麼會比汽油價格在大選年間飆升,更讓現任美國總統恐懼了。」定期改選,堪稱西方領袖的阿基里斯之踵。國外的戰場,屆臨選舉便多了內需考量。普廷的失算在於,原始設想的閃電戰,竟然變成持久戰。有此前車之鑑,如果習近平武力犯台,先下手做好持久戰準備,就像新冠疫情重創全球經濟,那麼,堅若磐石力挺台灣持久戰,不惜付出經濟代價從而堆高選舉風險的西方領袖有幾人?

英特爾執行長季辛格稱,新冠疫情讓美國清楚地知道,已經將晶片這個關鍵供應鏈的多少部分讓給了其他國家,以及此事對美國國家和經濟安全帶來的威脅。他說,英特爾的終極目標是在這十年結束前,把全球至少五十%的先進半導體製造,來到美國、歐洲生產。這樣的思維方式,不僅是經濟性的供應鏈重組,也會對地緣政治造成深遠影響。關心中國武力犯台重創全球經濟者,往往有兩種不同的後續對策傾向。一是竭盡所能確保台海安全,杜絕中國以武力片面改變現狀,所以要盡力武裝台灣,而且清晰地告訴中國,絕對會協助台灣自衛並軍事介入。二是,中國變數莫測高深,台海安全無法百分之百確保,因此必須分散集中在台灣的半導體產業到其他國家,以防萬一台灣被中國封鎖、併吞。第二種,分散經濟風險的思維傾向,從台海現場來看,推論至極難免令人聯想到「棄台論」。其所導致的作為或不作為,有可能讓中國更有機會拿下台灣,進而將西太平洋納入勢力範圍,並且繼續擴大版圖。其結果,全球經濟依舊在劫難逃。

台海危機的這種經濟論述,如果川普捲土重來,不知會是何種景況。川普一面稱(保衛台灣)這個問題將會使他處於一個非常劣勢的談判位置,一面指責台灣搶走美國的半導體工作。類似思維下的政策作為,對習近平會造成震懾作用或是適得其反?其實,台灣的民主開放、國際信用、知識密集、企業研發、勞動文化等,才令台積電奇蹟成為可能,其它國家(尤其美國)不易複製。否則,以習近平的企圖心,「中積電」的晶圓夢早就笑傲江湖了。所以說,對台海安全的經濟思維,如果未與戰略思維配套,萬一結果兩頭都落空,恐怕會引爆超乎想像的複合型災難。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