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廣場》面對核能發電, 台灣有更好的選擇

◎ 杜信龍

全球首屆核能峰會吸引了來自超過三十個國家的代表參與,以歐洲國家為主,並包括中國在內。在峰會上,各國代表發表了宣言,呼籲振興核能產業,並強調新一代的科技將使核能更安全、更環保。

然而,最近由於電價調整,核能成本再次成為熱議話題。這也為藍白政黨提供了機會,重新引發對核電廠的爭議。

考量到成本,核能是否為更低成本的能源,往往被掩蓋了事實。近年來,風力發電持續超越燃煤機組和核能發電,這也是不容忽視的現實。

台灣獨特的地理地形造就了豐富的風力資源,這些可以通過相對簡單的模擬預測。西岸風力網的建置有望大幅超越核能發電。彈性調度被認為是再生能源最具價值的特性之一。如果台灣擁有像歐洲國家那樣廣闊的領土,也許可以考慮建置核能廠。但實際情況卻並非如此。

從台灣的地緣政治角度來看,考慮到地震帶的存在,核能廠將帶來更大的負擔。核能廠的存在增加了不確定性,須要做出更多的預防措施,這也是成本。核電廠重啟或延役不僅是民生經濟問題,更是國安問題。我們不能只考慮眼前的利益,更應該考慮到下一代的未來。因此,對於核能,我們必須採取長遠的視野,謹慎評估其風險和利益。

(作者為科技公司工程師)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