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社論》能源政策必須確保台灣永續發展

電價調整上週五定案。為了替台電的嚴重虧損止血,經濟部電價費率審議會決議,四月起電價平均調幅約十一%,平均電價每度三.四五一八元。住宅分成四種調整級距,其中,每月用電三三○度以下住宅調漲三%、三三一至七○○度調漲五%,占比九十三%。產業用電方面,逾四十四萬家工業用電戶調幅低於十四%,並增設年用電量五億度以上「特大戶」與資料中心級距,調幅至多二十五%。由此漲幅加上行政院預計撥補台電一千億元,台電今年的虧損預計可以縮小為約一百億元;加上央行突然升息半碼,可望壓抑通膨預期心理。經濟部強調,電價調漲影響消費者物價指數(CPI)應會略低於○.一七八%,對於民眾生計與產業發展衝擊不大。

由於憂心加重民眾的生計壓力,影響產業競爭力,以及防杜通膨惡化,台灣的公用事業費率長期以來處於低價,未能真實反映成本。然而,台灣資源匱乏,絕大多數能源仰賴進口,一旦國際原物料大漲,台電、中油等擔負照顧民生、產業政策任務的國營企業,勢必面臨嚴重虧損。因而,油、電的補貼、凍漲,造成價格扭曲,雖可以發揮舒緩物價上漲的短期壓力,但解決虧損,最終仍須由全民買單。尤有甚者,在全球追求淨零減碳,以應對極端氣候與全球暖化下,舉凡低電價、低油價、低水價似乎無法讓民眾、企業產生節能、減碳的意識,反而減損了能源供給與經濟的韌性。此所以烏俄戰爭之後,石油、天然氣等重要發電燃料的價格飆漲,各國都大幅調漲電價因應,但台電為平穩物價,未能在價格上適度反應,導致一一一年、一一二年,每發一度電就虧損 一.二元、○.九元,直至去年,台電累積虧損已高達三八二六億元,再也不能不調漲價格,抑止台電財務繼續惡化。但實際上,政府補助一千億元及電價調漲增加的營收與撙節成本,台電預計仍無法轉虧為盈。

此次政府毅然決定調漲電價,實際上與客觀大環境的變化有關。這些年國際原物料價格大漲,引發全球嚴重通膨,但我經濟韌性的強化已足以消化此一壓力。包括台灣人均GDP已超過三萬美元,民間擁有三.八四兆元的超額儲蓄與台商回流的龐大資金,造成房價、股價大漲,看回不回。如此優裕的資金環境,在長年享受低價的公用事業費率之後,予以適度的「回饋」,承擔應有成本增加,顯然仍有餘裕,不致對民生與企業形成太大壓力。事實上,民生用電分四種級距,調漲之後多支出的金額可說是微不足道;例如每月用電七百度以下,每日增加電費兩元,每月用電三○○一度以上,每日增加三十三元。而產業用電漲幅固然較大,但對半導體產業、餐飲等,成本增加不到一%,例如台積電常年維持五成以上的毛利率,也表示長期財務目標維持不變。更重要的是,我國住宅電價由每度二.六五元漲至二.七七元,與韓國的三.九九元、法國的七.四元、美國的十二.九五元、德國的十三.二元相比,仍然遠低於國際水準。而產業用電對比,台灣調漲後是三.八一元,韓國是四.五三元、德國是八.二元、法國是八.四五元、英國是十.七六元,台灣產業依舊掌握競爭優勢。

值得注意的是,工總對能源政策提出三大建議︰供電穩定列為首要施政重點;建議核電廠延役;確保綠電穩定供應、綠電價格合理。從能源供給與地緣政治風險思考,政府確應務實檢討這些建言,尤其核電廠在不增加發電機組前提下能否延役,一方面在供電吃緊時,可以作為備援;一方面,在現有能源供應的藍圖中,發電的各種燃料,都依賴進口,尤以天然氣不但面臨減碳後價格可能倍增,更因台灣的環評嚴苛、生態環保抗爭激烈,使得接收站興建不易,造成天然氣的安全存量不夠多,一旦面臨中共對台採取圍島封鎖,即可能暫時中斷石油、天然氣進口,屆時電力的供應必將出現嚴重短缺。因此,一則以備不時之需,一則因應中共武力犯台的地緣政治風險,核電廠備而不用,作為電力供應的選項之一,執政者似宜務實評估,不必因反核的道德潔癖予以斷然拒絕。

天然環境使然,台灣的石油、天然氣大抵由國外進口,而水資源亦因時而大量降雨,時而乾旱不雨,缺水危機不斷輪迴。如此缺乏資源的國家卻因政治上的考慮,長期提供遠低於國際價格的能源,顯然將無以為繼。在國際大潮流之下,台灣必將走上節能減碳之路,因此某種程度的「以價制量」,以及追求能源的多元化,才能確保民生需求與產業發展無虞,故而能源政策必須以科學、理性思考,不能意識形態掛帥,才是島國台灣的永續發展之路。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