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社論》中國特色十足的「兩會」

每逢三月初,共產黨專政之下的中國,向例舉行兩會,分別為全國人民代表大會與政治協商會議;前者是國家立法機關,後者為共產黨主導的統一戰線組織。兩會與會者常多達三千人,人數如此眾多,加上專制體制之下,絕少寬容異議,注定了其為黨國橡皮圖章的基本屬性。儘管如此,透過黨政要員此一政治大拜拜,外界多少仍可探視其對每年政經情勢的預判及盤算,因而常受國際媒體關注;最近一星期舉行的今年兩會,亦復如是。

從整體情勢看,中國面臨諸多挑戰,經濟考驗最大。總體經濟從二○一○年代成長高峰一路滑落,近年賴以帶動成長的基本建設及房地產炒作模式無以為繼,投資、民間消費及外貿等構成國內生產毛額(GDP)的「三駕馬車」欲振乏力,房地產的經濟泡沫破滅,地方財政與企業財務債務累累,通貨緊縮的灰暗趨勢明顯,大學生等年輕人的失業問題嚴重衝擊經濟社會穩定。

嚴重經濟問題的形成,不僅是多年來促進成長的模式呈現報酬遞減,習近平想當毛澤東第二,而政治凌駕經濟的強勢作為,把「國家安全」置於經濟、商業規律之上,亦有以致之。所謂企業也姓黨、國進民退、共同富裕等諸多作為,馬雲等知名企業主一夕暴落,嚴禁「唱衰經濟」言論,且去年以違反國家安全法逮捕或起訴兩百四十萬人,種種無視經濟、商業規則的倒行逆施,嚇壞了中國有錢人及中國台商在內的外資,外來投資因而連年減少,資金外逃而淨流出,經濟體系嚴重失血。

面對內外嚴厲挑戰,北京當局今年兩會管制更嚴厲。除了慣見的嚴格管控輿論,網路監控也升級,網路審查和防火牆之外,翻牆軟體VPN大受限制。尤有甚者,有如《紐約時報》所報導,在開放的表象下,與會者仍須接受病毒檢測,面對記者提問更為謹慎,媒體拿到政府工作報告時間晚於往年,後疫情時代的兩會更為封閉。

最受議論的,莫過於兩會結束之後的總理記者會取消,打破了三十年慣例。儘管這一官式記者會通常枯燥乏味,官腔官調,提問遭事先審查,外界仍多少可窺知黨國高層鬥爭互動及人事的蛛絲馬跡,而溫家寶等前此曾偶發外界可做文章的談話。如今,這一官方記者會不再,既凸顯習近平一人之下別無他人置喙餘地,也關閉了各方探知黨國訊息的一個門路,加上中共三中全會去年秋冬未依例舉行,黨國體制更為封閉專斷,可見一斑。

對於總理李強的政府工作報告,一般反應欠佳。他提出「五三三」目標,即今年經濟成長五%、消費者物價指數(CPI)漲幅約三%、財政赤字佔GDP三%,還要創造一千兩百萬個城市工作機會。同時,他也強調習近平去年九月起就一再重申的「新質生產力」,反映當局對AI等科技落後的焦慮,並亟思經濟轉型。李強的目標不被看好,尤其在通貨緊縮的形勢之下,訂定CPI漲幅三%,美國全面阻截中國竊取運用精密晶片等科技的現實環境,李強並未提出具體可行政策措施,要達成經濟目標或有效推進「新質生產力」,都非易事。此外,兩會期間傳出河南、福建、江西、湖南等至少四個省份,經濟數據造假,竄改GDP統計,化負成長為正,再度印證了官方統計作偽弄虛的基本屬性。

另一方面,中國國防預算今年增加七.二%,不但遠高於經濟成長目標,專家也指出其實際支出遠多於預算金額,國際研究機構估計兩者差了三十五%,顯示其擴張軍力的用心,遠甚於振興經濟。不僅如此,外長王毅兩會期間在記者會口出惡言,批評美國打壓中國已「欲加之罪到了匪夷所思的程度」,還指「台灣地區選舉只是中國的一個地方選舉,結果絲毫改變不了台灣是中國一部分的基本事實,也改變不了台灣必將回歸祖國的歷史大勢」。一個沒有民主自由選舉的中國高官,竟然對國際社會普遍讚許的台灣大選如此污衊,凸顯了其人狂妄與馬不知臉長的程度,才真是令人匪夷所思。

兩會的年度政治戲碼日昨已先後結束。其中,政協通過的政治決議定調對台灣和平統一,是二○一八年以來首見,也讓先前因李強工作報告省略這四字而大作文章,甚至拿此莫名恐嚇台灣的名嘴,雞嘴變鴨嘴。最基本而重要的,民主台灣愛好和平,沒有「反攻大陸」的野心,台海和平的麻煩製造者,唯有中國。增進經濟實力,強化國防戰備,政治人物在爭鬥中無違對國家與人民的忠誠,是台灣挺立於中國脅迫的基本要務。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