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廣場》拿掉有色眼鏡 航向新南向「藍海」

◎ 林文斌

近日勞動部對引進印度移工一事引發熱議,反映國人對來自不同國家、區域之外國人士的差別印象。

以個人經驗為例:筆者2022年6、7月在柬埔寨作移地研究,多位親朋好友忽來訊關心,稱台灣媒體大幅報導台人被誘至柬國遭囚虐事件,勸我早日返台。我看著街上燈火通明,路上人來人往,當地人在公園綠地席地而坐,享受清涼夏夜的景象,實在啼笑皆非。

新南向政策執行將滿8年,政府投入資源促進台灣與新南向國家交流,確實有利雙方人與人的互動與瞭解,筆者與同事數年來持續舉辦東南亞台商企業研習團,帶領更多台灣人親身瞭解當地,但仍不敵多數民眾的錯誤認知與下意識地忽視現實。其實,新南向國家的發展早已超過台人想象,越南胡志明市、印尼雅加達、泰國曼谷、馬來西亞吉隆坡,都是不遜台北的國際大都市,印度的班加羅爾更被譽為「印度矽谷」。

近來美中貿易、科技競爭,促使外資大舉進入東南亞諸國。東協統計2022年全球外國投資總額較前一年下降12%,但投資東南亞的金額上升近3%,且創史上新高達2224億美元,更連續兩年超過對中投資,佔全球17.3%;主要來源依續為美、日、中、英、韓、台。

台灣的統計也指,該年對東南亞投資雖稍減而為50.7億美元,卻是首度超過對中投資。可見兼顧中國、歐美日市場的「中國加1」成為跨國企業全球佈局策略。美日韓台大企業齊奔東南亞,連中國企業也「潤」出中國,以應對地緣政治風險,產生對東南亞人才的熱切需求,如不少上市櫃公司提供4、5萬薪資招募實習生,爭取留任。但國人仍對新南向國家沒有興趣,錯以為當地落後又低薪資。

這也反應在高教體系:目前國內尚無印度語文與研究的相關科系,而東南亞相關科系,公立也僅政大、暨南、高雄大學的2系1組,及私立大學的1系2學位學程。而今年政大東南亞學程「升格」為系,但同年設立的某私大東南亞學士班則黯然退場;我任教的文藻外語大學東南亞學系,則除2019年第1屆學生在2023年滿員畢業,之後5年都陷於應屆註冊率降至6、7成的困境。國內東南亞相關科系一年培育總員額約200多人,但實際畢業的人數根本無法滿足企業上千人的需求。

當前中國可說是外有「去風險」壓力,內有「惡性內捲」的「紅海」。快速發展的新南向國家正是「新藍海」。期許新南向政策「升級」、更多台灣民眾理解,熟知當地語文、政經社會者正是企業急需的「藍海人才」!

(作者是文藻外語大學東南亞學系教授、創系主任)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