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廣場》看見精神疾病家庭的不容易

◎ 楊皓鈞

罹患身心疾病的簡姓男子,在病情發作時搶奪了一台貨車,從此踏上了徹底改變三個人生命劇本的不歸路。事發之後,我們才發現原來簡姓男子來自一個脆弱家庭。家中除了扮演照顧者的母親之外,其餘的成員都是身心疾病患者。整起事件也讓我們看到了許多不同的想法,有人主張應該讓身心疾病患者永遠住在精神病院,更有人提出了「建議將精神病人安樂死」的言論,許多看似充滿情緒的留言背後更是凸顯著社會大眾在面對精神病人的恐懼以及無助。

根據《精神衛生法》,精神病人必須要有「自傷或是傷害他人」之虞,才能在警察或消防機關的協助之下強制就醫治療。經一段時間治療,若主治醫師評估病情穩定,則應讓病人出院。對於大腦生病的精神病人來說,長時間待在封閉的環境裡其實更容易加速退化,實非友善之治療方式。我自己就曾聽過一位主治醫師指出「就連坐牢都無法一輩子了,何況是住院!」

因此,在身心疾病患者返回社區之後,整體有關家庭支持度以及社區醫療可近性的評估就是有待進一步探討的議題。

有許多病人返家之後開始抗拒服藥,是因為他們不願意成為被汙名化的精神病人。有更多的家庭是經濟支柱落在少數功能佳的成員身上,以致於很難有多餘的精力督促病人準時服用藥物,更不用提需要請假協助病人返診事宜。家屬在照顧過程中確實承擔很大的壓力,而預期到這個社會對於精神病人的不友善,「向外求助」對多數家屬而言似乎更是遙不可及的選項。而每每社會上爆出有關精神病人的負面新聞以及言論,多數人自認為的公平正義卻又把這些家庭背後的不容易給完全漠視了。

無常乃生命的正常!我們永遠都不清楚自己是否有一天會成為這個社會群體眼中的「少數弱勢族群」,唯有建立對話與理解的空間,讓精神病人以及其整個家庭能勇敢穩定接受治療以及提出需求,進而減少汙名所造成的社會混亂。

(作者為精神科社會工作師)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