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社論》歡迎美國政要適時來訪

大選之後,台灣進入政治新局,許多國家政要公開讚賞我國民主自由的表現,一向緊密的台灣與美國關係更上一層樓。就在上週,拜登政府第十三度對我軍售,宣布七千五百萬美元先進戰術數據鏈系統升級與設備;美國眾議院也由蓋拉格(Mike Gallagher)率團來訪,彰顯了華府朝野對台灣不分黨派的支持。由於今年是台美關係基礎的《台灣關係法》(Taiwan Relations Act)立法四十五週年,美國以具體行動支持台灣,饒富意義。

事實上,大選之後次日,美前國家安全顧問海德利(Stephen Hadley)及前副國務卿史坦柏格(James Steinberg)就來訪。緊接著,國會「台灣連線」兩位共同主席貝拉(Ami Bera)和巴拉特(Mario Díaz Balart)也前來對我民主選舉表達支持。上週,蓋拉格率眾議院「美國與中國共產黨戰略競爭」特別委員會跨黨派議員訪問團,有如BBC指出,美方政要訪問台灣的頻率增加,顯示華府和北京關係已有很大變化。統計顯示,二○一六年以來,美國國會代表團訪台顯著增多,二○一八年有六位議員訪台,去年多達三十二位。

台灣在追求民主自由及安全之路,得到美國國會不斷支持,上一世紀台灣仍在兩蔣威權時代就開始。在不民主的時代,美國的台灣人社群遊說國會議員,產生外在壓力,終於促成人權自由;台灣民主化之後,國會議員繼續以協助加入世貿組織、F-16軍售等支持台灣的經濟及安全。即使美國行政部門為了與中國交往而斷絕和台灣邦交,國會由參議員高華德(Barry Goldwater)、拜登等跨黨派議員積極推動,訂定《台灣關係法》,維繫了雙邊關係。

面對中國併吞及脅迫,台灣挺立不搖,既反映了習近平主導下中國野心崛起對世界的威脅,更凸顯我國在民主自由之路的堅持與可貴。美國議員訪問台灣次數和人數明顯增加,既得到台灣多數人民歡迎,美國政府也並未阻止;儘管拜登強調「一個中國」政策不改,他無疑是近年在捍衛台灣的問題上態度最為明確的美國總統。

蓋拉格這次率團前來,充分展現美國國會對我國的力挺。在與賴清德見面時,共和黨籍的他指出,訪問團想傳達的是,若習近平和共產黨決定侵略台灣,「一定失敗」,美國不會在他們追求侵略的路上袖手旁觀,「台灣有事,全世界都有事」;賴清德就任總統後,「美國會一直和台灣站在一起」。同時,特別委員會首席議員、民主黨籍的克利胥納莫提(Raja Krishnamoorthi)盛讚台灣,為今年全球一半人口進行的投票提供了典範,他告訴蔡英文總統,訪問團具體展現美國協助防衛台灣的承諾,而成員跨黨派的性質,「展現了我們夥伴關係的強大」。

必須強調,去年初成立的特別委員會,旨在協調美國國會立法和政策,並關注提升美國實力與中國共產黨的經濟和安全競爭。其名稱指涉共產黨,頗有區別中共與中國人民的用意,也關注台灣。它去年曾提出「支持台灣的十項政策建議」(Ten for Taiwan),包括:加速交付軍售;擴大美台聯合軍事訓練;強化台灣網路安全;擴大台灣的軍事儲備並減低面臨封鎖的經濟脆弱性。對於美國軍售延宕問題,成員來訪時指出,部分武器、彈藥、裝備可改為在台灣生產。近日傳出科技大咖馬斯克旗下的太空探索公司SpaceX將停供衛星服務給台灣,蓋拉格旋即致函馬斯克,指此違反對美國政府合約義務,應在三月八日前提供軍事通訊衛星「星盾」給台灣及附近地區。

蓋拉格這次率團前來,還與台灣新國會有所互動,會晤立法院長韓國瑜及朝野各黨團,韓國瑜期盼美國持續支持台灣。同時,上週有七十三位跨黨派立委加入「台美國會議員聯誼會」,凸顯了增進台美關係這一要務,獲得朝野跨黨派支持。此一形勢顯示,由於台灣的重要性近年已成為美國兩黨共同認知,台灣國會外交繼立法院前院長游錫堃積極推動之後,台美雙方以共同追求的價值與利益為基礎,今後仍將活絡開展。北京當局對蓋拉格之行,一仍舊貫,堅決反對,且以軍事脅迫、灰色地帶戰術及認知作戰干擾台灣。

誠然,在各式各樣「疑美論」充斥的台灣,國人對美國議員政要來訪大都支持,有若干人認為可能成為美中競爭的「棋子」,也有人懷疑其出自謀取其選區產業利益。然而,有朋自遠方來,表達支持台灣挺立於中國脅迫,行政部門並不斷以軍售、贈款具體強化台灣國防,此一由美國提供的保護傘一直是我國防衛所不可或缺。選後美國友人來訪,其支持不論實質或道義,都是好事。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