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廣場》(北社評論)本土語言教育的現況與展望

◎ 黃修仁

本土語言教育自二○○二年進入校園成為國民小學正式課程,至今已近廿二年,期間經馬政府八年的空轉,一路走來可謂跌跌撞撞;然台灣是個多元族群的社會,尊重多元語言文化已成現代民主國家的普世價值。

二○一六年本土政黨再度執政,二○一九年由文化部推動的《國家語言發展法》立法且公布施行,教育部亦確定本土語言(台灣原住民族語、台灣客語、台灣台語、馬祖語、台灣手語)列入國高中必修課程,每週一節並自一一一學年度起全面實施。消息傳來可謂振奮人心,這是多少關心台灣主體性文化與教育的民間團體、專家學者及有志之士,經無數的折騰、奮戰,與政府主管機關通力合作得來的,至此,台灣的所有本土語言皆為國家語言,地位與權利獲得保障,國小的本土語課程亦得以延伸至國、高中不至斷層。

甫上路一年多的國、高中本土語課程,實際教學現場又是如何呢?首先面臨的是龐大師資來源問題,本土語師資,主要是取得本土語能力檢定中高級認證的在職教師兼任、教學支援人員、持本土語教師證之教師。儘管大學端設立第二專長學分班,但因學校本土語師資開缺名額微乎其微,甚至甄試進來的老師,未能專才專用,他們縱有傳承本土語的熱情卻難展專才,實乃國家人才資源的浪費。

其次,教材內容偏難,且高中因國中三年的斷層,國中也可能因國小階段選不同的本土語或新住民語課程,而無法銜接,加上本土語非考試科目,且缺乏與日常生活連結,令第一線教師頗有挫折感。期望政府及出版商能針對缺失有效改善。

雖然政策推行初期配套措施尚有不足,我們仍非常肯定政府實現落實平權、保護瀕危語言文化的決心。我們不能等全部都到位了才要施行,國小本土語教育走過廿二年,現今體系已非常成熟,就是一面最好的鏡子,相信國、高中的本土語教育亦會如同國小一樣,漸趨完善。

展望未來,冀望政府能具體落實《國家語言發展法》所規範的內容,並儘速廣開本土語教師缺額,提供本土語相關系所師培生一展長才的機會,以填補現場的師資缺口,為本土語復振注入新活力。

(作者為北社副社長)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