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社論》繁花落盡的中國經濟

中國疲弱無力的經濟可以回溫嗎?這是當前全球最關注的課題之一。過去中國經濟快速成長,固然被中共用以擴張軍備,衝擊地緣政治,成為全球和平的重大威脅;但三、四十年來,中國成為世界工廠,提供低廉的商品,可說是壓抑全球通膨的重要因素。因此,疫後中國經濟復甦無力,種種金融泡沫浮現,已導致尚未完全與中國脫鉤的先進經濟體,必須面對中國經濟失溫的風險。

全球多數股市自疫情以來漲勢驚人,甚至創下新高,但中國深滬與香港股市卻跌勢不止。港股指數落後台股愈來愈遠,完全看不出之前作為中國與西方國家對接橋樑時的意氣風發,而中國深滬股市在中共祭出降準的提振措施下,仍難掩跌勢,股民成為韭菜,哀鴻遍野。此時中國一部電視劇《繁花》推出,劇情呈現上海股市開市的一九九○年代,十里洋場上海紙醉金迷、股市商戰的繁花年代,對照此時相當諷刺。這一場景似曾相識,令人回想台灣曾經在台商大舉西進,帶走資金、人才、技術,導致台灣經濟失速,在低谷徘徊時,民間常常浮現的懷念「台灣錢淹腳目」的輝煌時光。然而,當前的台灣經濟已經完成產業轉型,進行創新研發,成功建立起全世界最先進的半導體供應鏈,經濟重新強勁啟動時,中國經濟才開始如滾雪球般下墜。有人戲稱︰「去年中國經濟是過去數十年來最糟,卻是未來數十年最好的時刻。」因此,「繁花」一劇可以視為對中國過去經濟榮景的一種憑弔,意味著中國經濟即將繁花落盡。

何以中國奔騰了數十年,如今卻步履沉重,似乎罹患重症?問題出在習近平崇拜毛澤東,仇恨西方國家,以反帝之名掀起反美、反日民粹,因此招致美國的制裁,經濟失去了模仿、借力使力的管道。以前中國經濟成長的捷徑,是吸取先進國家經濟的「內力」以為己所用,就像金庸武俠小說中的「吸星大法」。這種模式與清代所謂「師夷之長技以制夷」相似,只學習西方的技術,而非就教育、制度、市場、司法等西方文明優異之處,徹底改革。此所以學習西方文明、憲政體制,決心「脫亞入歐」的日本可以躋身列強之列,而缺乏全盤改革的清朝,無法支撐即將崩塌的帝國大廈。而鄧小平推動的改革開放,就是現代版的「師夷之長技以制夷」,也就是不去學習西方文明的精微,不做徹底的思想與體制改革,只圖學習、抄襲,甚至偷竊西方的技術,希圖「超英趕美」,建立紅色經濟強權。

中國數十年來的改革開放看似成功,甚至被部分開發中國家視為「後發先至」的典範,本質上卻是一種「黨國資本主義」,也就是經濟並非在市場機制、契約規範與法治精神的基礎上發展起來,而是在黨的監控、計畫、指揮的框架之中,大量「借用」西方科技建立起來。因此,「改革開放」本質上是「中國共產黨領導、西方技術為用」,「是技術開放而無體制改革」。「中國共產黨領導、西方技術為用」的模式,違反了自由市場的規律,因此中國經濟在揠苗助長之下,固然出現一時榮景,卻已經種下必然衰落的命運。吾人皆知,經濟發展的動力來自創新研發,而創新研發要能成功,有賴於自由、多元與包容的環境;在專制體制下思想自由遭到箝制,企業家往往墨守成規、按計畫辦事,扼殺了經濟的活力與生機。故而,在中共體制下,產業發展的指標不是質的提升,而是能夠量化的大規模生產。中共規劃的產業發展,係以國家財政挹注,不計盈虧,大量生產,低價傾銷,造成血流成河的紅海戰場,從面板、LED、太陽能,甚至傳產的石化、水泥、鋼鐵,以及最近的電動車,都殺到無利可圖,企業之間只是大虧、小虧的差別而已。這方面台灣受害最為嚴重,當年如日中天的「四大產業」變成「四大慘業」,但中國自以為打敗了所有競爭對手,其實也受到嚴重的內傷。

中國經濟是否繁花落盡?不必如算命般預測,由深層的結構層次便可看出分曉。早在二○二二年,當全世界都以為中國會在疫情後迎來強勁的經濟復甦,國際知名中國研究學者黃亞生,就已經寫書預言——中國經濟將迎來衰退。事實上,中國改革開放成功的部分,係「借用」西方的技術、人才、資金,使經濟成長仍具有一定的動力,帶來數十年的經濟快速成長;而失敗的根源則在於專制體制,尤其習近平上台後,經濟上關上「改革開放」之門,政治上則廢除國家主席任期制,打破集體領導傳統,形成個人獨裁,並且標榜「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對外耀武揚威,彷彿大中華帝國光明遠景在望,實際上卻是日暮西山、繁花落盡,陷入衰微的困境。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