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共和國》吳誠文/大學憑什麼享有學術自由(下)

大學裡的教授們必須要一肩扛起蛻變的責任,合力改善我們的大學系統,這才是大學自治的精髓。圖為台大校園。 (資料照)

吳誠文/南臺科技大學校長

以大家熟悉的中研院前院長李遠哲院士為例,他在一九六七年加入哈佛大學Prof. Dudley Herschbach實驗室進行博士後研究,歷盡各種艱辛完成了「交叉分子束碰撞儀」設計,並帶領研究團隊組裝完成整個設備,從此科學家得以精準觀察分子間交互作用及其化學反應機制與產物,開拓了化學動態學研究新境界,貢獻人類社會極大,因此於一九八六年獲得諾貝爾化學獎。他能獲獎並不是因為他發表了多少篇論文,而是他上述的貢獻。如果當年的李遠哲博士身處今天台灣的大學裡,被要求以論文數量決定他的成績,他大概不可能完成這部如今被政府指定為國寶,並永久收藏在國立科學工藝博物館的「交叉分子束碰撞儀」,因此也不會有上述偉大的貢獻。台灣的大學如何讓更多年輕的李遠哲們願意進入博士班並長期貢獻,關鍵是要協助博士生達成合理的學習目標,且確保教授協助學生達成合理的學習目標時,也契合教授與學生各自的生涯發展目標。

雖然我八月四日演講的主題是環境永續與未來產業,看似與當天在座的半導體設計領域老師跟學生沒有直接關聯,事實上不然。環境污染與地球暖化的問題主要是人類對文明過度的需求,連帶造成以煤炭及石化燃料為主的能源(包含轉換後的電力)消耗急速增加,而半導體技術的快速進展正在加速這個惡化的趨勢,只是從事半導體行業的人多不自覺。因此,我談到了我對未來半導體領域教育的呼籲,除了致力於探索新知及開發先進技術外,同時要兼顧「環境資源永續、生存條件平等、科技正向友善」。我想除了大家渴望的文明發展外,全球人類也都已親身感受到環境惡化、地球暖化、極端氣候等威脅,所以這三項條件可望成為社會共識,也會是未來產業發展的必要條件,以及大學教育的責任。如果台灣的高等教育真能善用學術自由的環境,就能鼓勵師生協助我們傲人的代工產業兼顧環境永續與社會福祉,同時也能培養未來開創知識或研發技術以造福人類社會的精英部隊,甚至引領風潮、改變世界的領導人才。

當然在演講廳裡的聽眾並不全都是一般大學的師生,也有許多是科技大學的師生,他們擔負著維持產業運作所需要的技術與專業人員孕育的責任。對於科技大學而言,大學自治的精神可以調整為「追求技術卓越、遵循專業倫理、實行同儕互評」。其實改變人類歷史的工業蒸汽機改良者瓦特以及電機工程之父法拉第都是從學徒出身的,所以資質優異的年輕人在實作環境中也能不斷進修,鑽研知識技能,乃致發明創作,造福人類。李遠哲院士雖然是在一般大學的學位修讀過程學習與研究,但是他能完成「交叉分子束碰撞儀」的設計與實作,關鍵因素之一是他自願當學徒,在合作的機械工廠裡面學習機械設計、材料、焊接等技能,這是一般學術研究者不願意做的。所以,在大學自治的環境中,不只學術研究,技術開發也可以有無限的發展空間。

台灣的高等教育過去一個世紀以來伴隨著台灣產業的演變與經濟的發展,雖然歷經幾波艱難的轉型成長,一直成功的供應了社會與產業需要的人才,也造就了今天國家的繁榮,所有盡心盡力的前輩值得大家感謝與肯定。今天我們在全球相對年輕的高等教育系統要持續成長,發展真正世界一流的大學,已經不能像青少年時期一樣還要仰賴政府指導。

大學裡的教授們必須要一肩扛起蛻變的責任,合力改善我們的大學系統,這才是大學自治的精髓,也才能讓政府樂於遵循憲法學術自由的保障。大學自治基於學術自由與大學自覺,教授們必須自主實踐「追求學術(技術)卓越、遵循學術(專業)倫理、實行同儕互評」,依此精神積極檢討修訂大學自訂的各項辦法規章,並努力推動大學成為獨立法人,打破限制卓越的玻璃天花板。

(完)

(本文經作者授權,轉載自台大校友雙月刊/二○二三年十一月號;NTU Alumni Bimonthly No.150)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自由共和國》強力徵稿

《自由共和國》來稿請附:真實姓名、身分證字號、職業、通訊地址及戶籍地址(包括區里鄰)、夜間聯絡電話、銀行帳號(註明分行行名)及E-mail帳號。

刊出後次月,稿費將直接匯入作者銀行帳戶,並以E-mail通知。
文長1200字以內為宜,本報有刪改權,不願刪改者請註明;請自留底稿,不退稿;若不用,恕不另行通知;請勿一稿多投。

《自由共和國》所刊文章、漫畫,將於 「自由電子報」選用,不另外奉酬。
Email:republic@libertytimes.com.tw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