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社論》台灣面對的外交考驗

大選之後,中國脅迫不斷,軍事騷擾之外,高空氣球頻頻飛越,且於元月十五日策動太平洋島國諾魯與我國斷交,以打擊台灣的民主自由。近日另一太平洋島國吐瓦魯大選,也傳出與我國邦交可能生變。一時之間,中國的攻勢讓外交面臨考驗,是選後新政局須因應的重大課題。

中國新一波外交攻勢,是「戰狼外交」之外,打壓我國國際空間的最近招數;它企圖經由挖走台灣邦交國,壓縮我國際地位,兼有製造孤立感或邊緣化的心理戰意圖。有如國人所見,中國官方媒體放話要讓台灣「零邦交」,北京還祭出「買新聞」手法:提供吐瓦魯媒體金錢撰稿,聚焦台吐關係、特別是與台灣斷交的議論;另一太平洋島國索羅門群島媒體SBM,甚至杜撰「台灣斷交 燒諾魯國旗」的假訊息。同時,由於台灣大選圓滿成功,普獲讚賞,全球一百多個國家及國際組織、一千多位政要表達祝賀,中國大為吃醋,以「一中原則」濫調抗議,反制動作頻頻。

中國從外交關係挖我牆腳,歷來不斷。與諾魯斷交之後,我國的邦交國剩下十二國,國人不免關切是否衝擊台灣的主權地位,討論邦交國數量與實質外交等議題。事實上,歷任總統面對艱難的外交處境,都有其因應方策,並喊出不同口號,成效不一;值此賴清德即將上任之際,面對中國新外交攻勢,回顧過去,預籌未來,責無旁貸。必須強調,外交處境維艱,中國才是罪魁禍首,但「外交是內政的延長」,台灣內部的認同及中國政策分歧,錯亂了敵我關係,最不利扭轉大局。

就大局而言,邦交國應力求最多,但蔣介石主政堅持「漢賊不兩立」立場,拒絕雙重承認的大中國主義政策之後,台灣的邦交國隨中國野心崛起而減少,勢不可免。因而,民主化以來,台灣外交歷經李登輝總統的「務實外交」、陳水扁「烽火外交」、馬英九「活路外交」到蔡英文「踏實外交」,都力求突破,但邦交國仍從李登輝時期的二十九國,降為現今十二國。其間,馬英九試圖以「外交休兵」換取北京善意,甚至於二○一五年初在新加坡演出「馬習會」,雖讓台灣邦交國不致驟減;但一如他承認「九二共識」無以讓中國收斂吃掉台灣的野心而致真和平,「和解休兵」的幻象和假象,反而打亂了台灣外交戰略,弱化了外交官鬥志。

相形之下,蔡英文上任以來,不僅台海兩岸官方往來中斷,中國外交打壓絕不手軟,任內已有十國與台灣斷交。另一方面,習近平獨裁統治下的中國,對內壓制異議、嚴控香港、新疆、西藏,對外野心擴張引發各國極大戒心,突出了台灣的民主自由堅持及進境;得道多助,美、日、歐等國家雖無邦交,對台灣的支持及實質往來,與日俱增。

國會外交更值得讚許。美國眾議院前議長裴洛西等各國議員訪團絡繹不絕,捷克眾議院議長艾達莫娃去年三月更率領一百六十人來訪。在立法院游錫堃院長推動下,立委主動出擊,深化與民主伙伴關係,對抗中國的外交攻勢;立法院半年前且成立「國際事務處」,加強國會外交,深化我國外交布局、厚植國際友台力量、擴展外交境界,讓台灣民主廣傳各國。同時,護照免簽證是實質外交力的另一展現:台灣人可免簽前往的國家及地區達一百一十個,具體反映國際社會的廣大認可;鞏固經濟實力、深化民主、提高公民素質,我國仍可持續在國際社會保有一席之地。

誠然,實質外交近年雖有進展,並提升了我國的國際認可和地位,但經由邦交所建立的關係,仍不可偏廢。畢竟,我國在不少國際組織仍遭排斥,進入或重新加入需經邦交國提案,加上各國聲援相挺。蔣介石時期遭聯合國排斥,對我國的外交掌握狀況和折衝頗有衝擊,也不利外交官歷練和培養。從而,爭取邦交國容或可講求「重質不重量」,以免落入「凱子外交」或「金錢外交」窠臼,但爭取與國,仍是外交的必要工作;增進與中大型國家實質關係至關緊要,維持與現有邦交國關係也不能鬆懈。

最重要的,朝野須團結對外。我國拓展外交最大阻力來自中國,「一中原則」、「干涉內政」云云,都是逼迫台灣孤立的陽謀。台灣人民看穿這一伎倆,選中國所不喜的賴清德當總統,選後即有諾魯斷交事件。中國國民黨指此傷害台灣人民感情,無法認同,難得地展現了忠誠反對立場。選後政治新局正要展開,面對中國外交攻勢,台灣需要以此為範,朝野一起因應。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