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社論》謙卑傾聽選民的心聲

上週六,台灣一千四百萬公民,走進一萬七千八百個投票所,投下選票。四、五小時之後,新總統、副總統、立委名單出爐,落敗者向勝出者致賀,當選人發表感言,肯定對手共同完成民主歷史新頁。一場舉世矚目的大選,有了大致圓滿的結果。

投票是簡單又奇妙的政治行為,公民投下一張張選票,決定為其服務的公職人員,發出集體訊息,表達整體意志,展現公眾智慧。《紐約時報》的新聞標題:「賴清德贏得台灣大選,北京威嚇性『戰爭』警告無效」,日本《讀賣新聞》等五大報強調「台灣維持現狀,續親美抗中」,都貼切地描述了這次大選的意義。

從整體角度看,這次大選,各國高度關注。國際主要新聞媒體以「事關全球安全」、「牽動全球神經」、「可能震撼世界的投票」等言簡意賅的字眼形容,足見台灣大選的重要性。正因如此,有三十多國的新聞工作者前來,如實報導活絡的台灣民主。美國CBS電視網特派員指出,「造勢場合的熱鬧有如美式足球賽,看得出台灣選民非常享受,也熱愛現有的民主政治文化」。《紐約時報》也報導:橫幅、熱舞、「凍蒜」口號,在許多西方民主國家公民對選舉失望之際,台灣對民主選舉儀式的熱情顯得格外突出。英國BBC選前就指出,中國想要的台灣,正在消失。

台灣人民不但經由大選向世界發出堅定訊息,「信賴台灣,不信習近平」,對於計較選戰勝負的主要政黨來說,這次大選也有皆大歡喜的一面︰賴清德當選總統,民進黨一舉突破台灣民主化以來執政不超過八年的魔咒;侯友宜雖「下架民進黨」不成,中國國民黨重拾國會最大黨地位;柯文哲得票位居第三,但民眾黨確立國會關鍵少數角色。選戰勝負互見,各黨都有斬獲,選民簡單地投下選票,帶來奇妙的結果。

誠然,自由而公正選舉如今在台灣有若家常便飯,從總統到各級民意代表定期改選也理所當然,但這不是天上掉下來的,是歷經前人犧牲奮鬥爭取而致。必須強調,立委定期全面改選始於一九九二年,總統一九九六年首次普選,政黨輪替到二○○○年出現。同時,總統直選以來,參與競逐的除了台灣政治人物,台海對岸的中國政府也從未缺席,千方百計,企圖影響結果,且屢敗屢戰。這次大選,有如《華盛頓郵報》所報導,中國以四大手法介入:製造資訊混亂、拉攏地方官員、經濟軟硬兼施、強化軍事恐嚇;還透過收買網紅等手段,擴大內部分歧,加深分化。由此看來,自己的總統自己選,成功抗拒外部介入,選擇民主陣營,向國際社會展現集體意志,台灣人民最值得肯定;有如美國國務卿布林肯所恭維:台灣人民「展現強大的民主制度和選舉過程的力量」。

另一方面,大選過程負面選舉手法充斥,衝突與激情過多,無端指控抹黑尤已讓選民厭煩,理性思辯與良性互動顯有不足,政黨與政治人物都應對選舉結果及民心動態謙卑解讀,且化為良性行動。尤其新的國會三黨不過半,監督執政黨的力量增強是民之所欲,但政黨惡鬥以致國會運作空轉的亂象不容持續。更值得關注的,中國只要拉攏或滲透關鍵少數,就能遙控對台灣政局的影響力,阻撓軍購及防堵間諜滲透等法案通過,朝野政黨就此都應有維護國安的基本忠誠,在政治競爭中不能錯亂敵我關係。就此而言,侯友宜呼籲勝選者不負人民期待,傾聽公眾心聲,各黨派選後團結在一起;柯文哲倡言「台灣應是團結和諧的國家」;蔡英文總統強調,選舉結束是團結的開始,都是剴切之言。

選後政治進入新局,台灣也正面對內外諸多的挑戰。大選過程顯示,經濟社會議題廣為年輕選民關注,高物價、高房價、低收入為主要大項,少子化、高齡化、產業及能源轉型、強化國防亟需有效對策;而中國脅迫、美中對抗、世局變化日亟,外交、安全的考驗勢必接踵而至。主政者打造清廉有效率團隊因應,責無旁貸;在野者也須以整體利益著眼,善盡監督者職守和分際。

賴清德顯已深知民意走向及責任重大。基本上,他解讀新民意期待有能力政府和有效制衡,承諾與在野交流合作,解決國家面臨的重大問題;用人唯才,不分黨派;研議對手主張納入施政,擱置爭議而持續溝通,建立政策溝通平台;且在對等尊嚴前提,以交流取代圍堵,對話取代對抗,自信地和中國展開交流合作。國人正關注他即將開展的布局,並期盼新人、新政,為台灣開創新局。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