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阻止連戰中國行變成台灣災難之旅

中國國民黨主席連戰的中國之行,在與中共總書記胡錦濤會談之後,已近尾聲;北京之後的西安及上海兩站,其個人返鄉祭祖與作秀的成分為多。在連戰明天返回台灣前夕,我們綜觀此行,必須強調由於連戰的聯共賣台,落入中國統戰彀中,其所標榜的「和平之旅」,實際上可能為台灣帶來無可彌補的負面效應,成為不祥或災難之旅,唯國人洞悉其圖謀,繼之以實際行動,方能扭轉國共聯手禍害台灣的形勢。

眾所周知,台海兩岸現今未能進行良性互動,癥結在中國近十年來拒絕與台灣官方談判。儘管陳水扁總統不斷釋出誠意,中國不但預設政治條件,還阻斷雙方兩個非官方機構或白手套的海基及海協會接觸。同樣地,台海任何妨礙和平的因素,也完全咎在中國:民主台灣不可能對中國動武,動武卻只是共產中國併吞台灣的手段之一。兩岸關係基本事實如此,則中國若真有意緩和雙方關係,只要立即無條件恢復白手套握手會談,並且揚棄訴諸武力併吞台灣。然而,中國不此之圖,反而大張旗鼓,邀請連戰連敗的過氣政治人物,夸夸其談交流和平的「四個促進」,其對台灣包藏禍心,至為明顯。

中國的陽謀,包括連戰在內的台灣統派及其同路媒體,也許故意視而不見,國際社會卻普遍看穿。有如本報連日來為讀者所綜合整理的國際輿論反映,國際間大致認為,中國試圖孤立台灣陳總統(《紐約時報》、《基督教科學箴言報》),利用連宋降低國際社會對其「反分裂國家法」的反彈(《經濟學人》),是其統戰手法之一(《讀賣新聞》),意在對台灣分而治之、各個擊破(《洛杉磯時報》、《路透》),其手法有如一九八○年代透過既合作又鬥爭對付香港的英國政府(《信報》),可能擴大台灣社會內部分裂(《美聯社》、《泰晤士報》),中國或是最大贏家(《柏林日報》)。不過,有如《華爾街日報》在社論明白指出,中國孤立陳總統,挑連戰是選錯了對話者,以總統大選連戰連敗的連戰為對象,是找錯了台灣人(The Wrong Taiwanese);而連戰、宋楚瑜自甘與中國配合演出,實在令人悲歎。該報強調,胡錦濤若要對話,對象應是陳總統。

統戰既是邀請連戰此行的真正意圖,且併吞台灣的最終目標不變,則中國「硬的更硬」,對準台灣的飛彈自不可能銷毀,即連後撤的表面欺人動作亦免談,「建立軍事互信機制」充其量只是場面話。相形之下,「軟的更軟」,利用兩名已為台灣選民淘汰的過氣政客急於歷史留名心態,以打擊台灣的朝野分際、心防及安全,達成不戰而屈人之兵,即為得計。在這種統戰策略中,聯合在野政治勢力,收買追逐短期個別利益的政商力量,拉攏社會中間民眾,分別見諸中國自三月中旬制定「反分裂國家法」以來,對台灣頻頻施展的各種統戰手法。由此觀之,連戰此行受到「高規格待遇」,嚴厲管制的新聞媒體全面造勢,即連北京大學亦為之配合演出,加上以願景式口惠描繪的「連胡會談新聞公報」,在連戰醺然之際,共產中國之手已經伸入台灣內部政治。

最令人不齒的當然是利慾薰心、不識大體的連戰。綜觀連戰此行的表現,該硬的不硬,不該軟的卻軟了。不僅毫無為台灣謀取福祉的具體作為,反而配合中國統戰演出。從行前稱呼開始,連戰不願以總統稱呼「水扁兄」,此與中國避稱陳水扁「總統」並無二致。相形之下,連戰對「胡總書記」必恭必敬,北京的把酒言歡加密會,與台北的電話「報他一備」,有如霄壤之別。其次,為了取悅共產中國的領導人,連戰不但台灣民眾反對「反分裂國家法」的普遍心聲不願出口,還不惜在此大貶抑台灣民主,且自承聯共打壓民主台灣前景選項之一的獨立。連戰選擇與獨裁者共舞,對於中國的民主、人權現狀卻言不及義,看在王丹、曹長青等中國民主人士眼中,不啻傷害了中國民主事業發展,堪稱損己不利人。此外,連戰全程,中國國民黨創建的中華民國不論國號、國旗,一概見棄,只敢於論及往事時提及歷史的中華民國,這樣的表現相較其於平日在台灣以「中華民國捍衛者」號召公眾,誠為絕大諷刺。

印度聖雄甘地曾有名言,強調印度在建國初期,社會應避免墮落,力爭上游。甘地列出社會七大罪惡,涵蓋政商科學社會宗教,其中首惡,厥為「政治而無原則」。在連戰陶醉於共產中國統戰攻勢之際,同時間訪問印度的日本首相小泉純一郎參觀甘地紀念碑,高舉「社會七惡」布軸自惕,頗受國際注目。以連戰此行的表現,正好印證台灣政壇顯然已經出現甘地所指出的社會首惡,令人不能不為台灣社會前景憂心。另一方面,連胡會談中的「四個促進」,亦即兩岸談判、終止敵對、經濟交流、參與國際,中國都預設前提,連戰卻以子虛烏有的「九二共識」響應,自甘墮入中國逼迫台灣的設計;有如此外合裡應的在野大黨,台灣還需要敵人嗎?

台灣與中國的矛盾,套用毛澤東的話,是敵我之間的矛盾,癥結在中國千方百計要併吞台灣。連戰與陳總統的矛盾,或朝野爭鬥,則屬人民內部矛盾。人民內部矛盾,要在團結及大局為重的基礎尋求解決;敵我之間的矛盾,則為你死我活的鬥爭。台灣面對中國併吞,國家有存亡危機,連戰中國之行,卻把人民內部矛盾,上綱而成敵我矛盾,企圖引外敵以打擊自己的政府及政爭對手。這種因政權旁落而衍生的政治仇恨如令其恣意妄為,隨著中國黑手公然介入台灣政治,連戰中國之行且適逢西貢淪於共黨之手三十週年,台灣人民必須奮力起而阻止,方能避免越南悲劇重演於台灣。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