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廣場》「這不是制衡」/從綠營廣告解析藝術非剽竊

◎ 朱孟庠

藍營對綠營將發出的一則廣告〈這不是制衡 是把國家送給賣台的人〉要求不准上架,否則要告侵權,這若非威權復辟就是極其無知。

當代藝術「語境」中「挪用」是最普遍的一種手法,最常見像超現實主義大師達利將蒙娜麗莎的微笑複製品加上兩撇鬍子;達達主義大師,杜象的名作 L.H.O.O.Q. (她有一個紅屁股)加上不同的小鬍子,美人神秘微笑立即消失,畫面瞬間變得荒誕不經。 L.H.O.O.Q. 形象隱喻是淫蕩污濁的,杜象嘲諷達文西的名作,是對所謂經典名作之形式教條的嘲諷,反叛卻將藝術推向了極致,當代藝術以多元的手法,產生多樣的面貌,誕生新的藝術的意義。

不只是作者已逝的經典名作被挪用,當代藝術相互挪用也不少,經過「隱喻」「換喻」等手法……產生新的意義,如毛澤東的像被普普藝術大師安迪沃荷反覆變造…台灣裝置藝術家挪用政治圖騰批判者很多…如吳天章的〈蔣經國的五個時期〉…近期賴蕭競選廣告〈在路上〉二創、三創廣告很多啊,都是詼諧發想。

「挪用」有著它存在的必然性,〈這不是制衡 是把國家送給賣台的人〉只是前4秒挪用國民黨的競選圖像,侯友宜與趙少康坐著,侯友宜越來越矮,後面逐漸浮現了一個個否認台灣與中國互不隸屬的親中分子,如馬英九等,最後習近平也出現在其中,這提醒台灣公民政黨輪替的意義,可能喪失了台灣主體性在國際上的發言權。

身為當代藝術創作者,一直欣賞賴蕭陣營的創意。大眾視覺經驗通過語境的改變,使公民意識到威權復辟的威脅,充分的利用挪用對象所承戴的豐富信息去完成循規蹈矩的正面敘事所難以實現的批判功能,企圖讓廣告文宣,達到最大張力的釋義。這絕不是剽竊。

當代藝術超越傳統藝術的美醜問題,與政治緊密連結,透過視覺批判引動「邊緣論證」,替少數族群發聲,因此當代藝術的主題常圍繞生態、性別、種族等議題,具濃厚政治批判,文宣廣告也是藝術表現。

對於黨國時代一黨統治,一言堂宰制的舊台灣而言,藍營近期的廣告嘲諷綠色威權、經濟凋敝、貪腐共生,最後幾幕貼上封條的影像,我倒真想將之「挪用」來炒諷國民黨。黨國極權時代至今未變的文化思維,只能說國民黨沒有人才,這樣直白的抹黑,是醜陋的潑糞,毫無藝術形式可言。

日本明治時期啟蒙思想家福澤諭吉於著作《文明論之概略》中提到:「國家的獨立是目的,而國民的文明則是達成此目的的手段。」真正威脅台灣民主,箝制思想,壓制主體意識的是黨國舊思維,至今台灣意識仍是弱勢,被深藍壓迫抹黑的「獨立」還是邊緣。透過文化論述,有一天邊緣成為主體,台灣才有希望。試問一個政黨不斷否認台灣自我的主體性,不是賣台是什麼?

哲學家黑格爾說:「…精神的主體性即主體對於自由與獨立的認識。」台灣人追求自主,絕不能被這群賣台集團去定義「台獨」的意義。

(作者是藝術教師及創作者、李登輝基金會前副秘書長)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