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大選進入決戰時刻,中共對台介選也達至高峰。檢調這段期間查辦多起基層村里長疑受招待赴中國旅遊事件,手法多以低廉的團費金額吸引赴中,誘以投票時支持特定政黨與候選人,或不投特定政黨與候選人。我們司法人員積極且獨立辦案,防範民主體制遭受外部勢力的侵入,但在野方面反將砲口對內,指控民進黨政府利用檢調介入大選,製造寒蟬效應。另外,中國政府昨公告,針對原產於台灣的十二項石化進口產品,中止適用ECFA(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協定稅率,在野黨總統候選人也反過來怪政府沒有好好面對。明明是中共的公然介選,卻都視若無睹,還幫忙對內施壓,這是迎合中共,也傷害台灣民主。
中國政府拉攏台灣村里基層,我們在野人士卻說「吃一頓飯」不算什麼,還辯稱不該阻礙兩岸交流,形同鼓勵違法,挑戰法治。利用兩岸渠道介選,並不屬正常兩岸交流。為了回應似是而非說法,最高檢察署公布五項認定標準,包括中方接待機關;台灣的招攬人及參加人是否具參選或輔選身分;赴中旅遊者繳交的費用有無退回或市價不相當;村里長有無收受金錢或不正利益;以及村里長赴中時間與選舉的緊密性。最高檢指出,截至月中,境外介選案件九十三件、涉案一九八人。事實上,政府相關部門只要清楚公布近半年村里長赴中旅遊的具體數據,以及佔整體赴中旅遊的不正常比例關係,中共的操作將更一目了然。
同樣,中國政府在台灣大選前夕,利用ECFA經濟脅迫。這是習政權慣用手法,之前對挺台的立陶宛,抗中的澳洲,乃至日本與韓國等國,中國都曾利用雙方經貿關係施以報復。但這也讓民主國家之間更加警戒並合作面對,包括加速去風險化進行市場分散。對我們而言,對中貿易依存度過高,更容易受到這類貿易武器化的傷害。所以,認清威脅來源,加快腳步降低經貿依賴,這是政府與民間必須積極努力的方向。然而,在野黨總統候選人卻還要我們繼續與中國簽署經濟協議,並重啟服貿、貨貿。這不僅是附和中共的介選,還反過來提供對方更多的武器與子彈,繼續在未來用來對我們展開更多的要脅。這樣的選舉主張,與民主國家的去風險化主要路線背道而馳,也最符合中國的利益。
中共的介選愈來愈赤裸裸,不再隱蔽,最大原因是部分在野候選人的協力鼓吹。另外,習政權面臨內外嚴峻情勢,亟需對台工作的「一場勝利」,來證明習路線的正確。因此,從對我們基層組織的拉攏與佈建,乃至利用網路等認知戰工具,中共對台灣選舉正展開「陸戰」與「空戰」的總體戰,鋪天蓋地,把民進黨拉下來。倘若這樣的介選伎倆有效,中共勢必食髓知味,亦會移植至其他民主國家擴大干預。所以,這次選戰考驗我們的民主韌性,也為主要民主國家高度關注。
北京的介選除了戰略意圖,包括威權進逼,切斷台灣與民主盟邦的密切連結。另外,利用選舉期間朝野競爭與高度對峙,也成了中共亂台的最佳時機。主要在野陣營基於政黨私利,對中共干預或作壁上觀,或乾脆附和言行。然而,中共介選不會是最後一次,即便在野黨「得利」上台,也只會更像是中共所扶持的傀儡,開門揖盜,台灣將會愈來愈像香港,由誰選舉,如何選舉,中共都來說三道四。
民主競爭下,在野黨除訴求政黨輪替,亦應扮演好「忠誠的反對黨」,拒斥敵國勢力干涉選舉。但令人失望,北京屢屢打壓台灣,在野陣營多砲口向內,一切都是民進黨的錯。解放軍的機、艦頻密擾台,在野人士指控是因蔡政府與美國關係太好才導致對岸軍事反制。當中共利誘村里基層,我們的在野黨卻與北京沆瀣一氣,反轟政府「司法介入」。當中共以莫須有理由禁止輸入台灣農漁產品,甚至操作ECFA經濟脅迫,在野也只怪民進黨政府無法解決。
現在,某在野黨還突然派了黨副主席赴中,表面理由是訪視台商,卻未見在中國的公開活動,更增添不可告人之疑。在台灣大選倒數時刻,不排除北京有更大規模的介入動作。國人務必看清,在這場選戰裡,哪些人士與政黨甘為中共利用,協力中共破壞民主選舉的公正與公平,這些乏於「忠誠」者,可謂台灣民主之敵,我們要用手上的選票,進行徹底的淘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