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義番

■ 南仁

約三百年前,台灣中部岸裡社之崛起與其效忠清朝並漢化有關。在清代,岸裡社長期扮演義番角色,立下不少戰功。康熙三十八年(一六九九年),協助平定吞霄社(今苗栗縣通霄)之反叛。之後參加之重要戰役有:康熙六十年(一七二一年)朱一貴事件、雍正九至十年(一七三一—三二年)大甲社等西部平埔番反抗事件、乾隆五十一年(一七八六年)林爽文事件等。

岸裡社頭目阿莫當了第一代總土官,獲賜耕墾「東至大山、西至沙轆地界大山南至大姑婆、北至大溪,東南至阿里史、西南至拺加頭」之地,位置約為現今台中縣豐原、大雅、潭子、台中市北屯、西屯。

就利益而言,與朝廷配合的好處是「封官、賜地」。就人性而言,誰願意當暴民?歷史是可以用反推法,「現實」就是「真相」。以統治者角度,聽話的是「順民」,而能為朝廷消除「暴民」的更能昇華為「義番」、「義民」。義民廟內的匾額有清高宗乾隆帝有感義軍之忠勇衛土精神,特御頒「褒忠」,昭和十六年(民國三十年),日本人也插上一腳—拓務大臣向本廟獻匾「忠魂不朽」,台灣總督獻匾「盡忠報國」。

對於義民角色的解釋,且留給歷史學家。但當我們踏入義民廟看到這些匾額的感覺,就好像回到「反攻大陸」軍國主義那個時代。現代的國家是為人民服務,現代的義民是為人民權益對抗「統治者」的英雄。

(作者從事證券業)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