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廣場》《蒼鷺少年》與「下架民進黨」的心理學

◎ 陳俊光

在《蒼鷺與少年》中,牧真人最難能可貴的體悟是—世界(石塔)之所以不完美,並不因為「建材來自墓園的邪惡石頭」,而是因為「自己用石頭做了邪惡的事」。

嬰幼兒的心智未臻成熟,常會想像所有的不完美/邪惡都來自於他者、或說「將惡投射於他者身上」,藉以維持我(我群、如柯眾黨)的全好假象;而被投射惡意的他者也可能被影響(認同被投射的惡意),對投射者表現出惡意。這就是「投射性認同」。成人如果遭遇重大挫折、或面對自己未能理解的複雜現象(如社會政治),也會再度使用這原始的心理防衛機制,認為所有挫折/不完美都是他者所造成;自戀型人格尤其如此。

世界不可能完美、人總有挫折,民進黨做為台灣近七年最顯而易見的大寫他者(L’ Autre,拉岡用以指稱建構秩序賦予意義的權威,但民進黨其實沒那麼大權力),難免被人們投射最大量的惡意。即使七年來台灣的防疫表現、經濟成長都是全球佼佼者,但拒絕深究真相也拒絕思考的民眾仍會認為,台灣不完美、我過得不夠好,都是因為民進黨不好。

在把一切挫折歸咎民進黨的同時,藍白政客(與其支持者)完全無視自己的惡意與責任,其心智甚至不如十三歲的牧真人,這也對台灣社會造成重大破壞。在此同時,泛綠支持者如果被影響,也對所有小寫他者(甚至包括堅持抗中保台的盟友)惡意相向,那就更可能陷台灣於萬劫不復。

然而,「投射性認同」雖難謂健康,卻是常態;因此台灣民調顯示「逾半民眾不樂見民進黨繼續執政」;此外,多數民眾不知道(以後也不會理解)「台灣不是正常國家、卻是飽受侵略威脅的不完全國家」,而標榜政黨輪替為民主常態。因此,即使政黨輪替不在明年發生,也只可能被推遲四或八年。

職是之故,台灣需要第二個「忠於台灣、勇敢抗中也努力批判親中勢力」的政黨,也需要讓思考怠惰(因此將所有壞事歸咎執政黨)的多數民眾看到這政黨、在對民進黨失望時列入選項;如此一來,無明的「投射性認同/下架民進黨」才不會葬送台灣的民主自由。

(作者為精神科醫師)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