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廣場》姑息主義將招來戰爭

◎ 吳佳縉

一九三○年代的歐洲,因著希特勒與納粹「第三帝國」的崛起,使得歐洲各國籠罩在戰爭的恐懼中。特別是英法這兩個歐洲的穩定力量,在經歷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慘狀與極大犧牲後,任何的戰爭,或戰爭的可能性,都求極力避免,導致當時的英國主政者對希特勒採取姑息政策,主要的代表就是張伯倫,而反對姑息主義者則以邱吉爾為代表。

姑息在字典的定義是「不計代價與原則的犧牲,為了安撫侵略者所做的調解或收買之行為」。當時的英國主政者與社會許多意見領袖,主張維持和平的唯一方法就是「不要惹惱希特勒」,盡可能滿足他的需求。因此,當希特勒的納粹德國有系統地全力重建德國的軍事能力時,英國姑息主義陣營認為邱吉爾主張擴大並強化軍備的投資,是一種好戰行為,挑動希特勒的敏感神經,對維持和平現狀將產生負面影響;同時也是危言聳聽,引起人民的恐慌。就是這樣的姑息主義的天真,讓英國軍力遠遠落後納粹德國,換來的卻是希特勒在一九三八年三月併吞奧地利。一九三八年九月為了滿足希特勒政權對「生存空間」的需要與自身不計代價也要維持的和平現狀,張伯倫脅迫捷克蘇洛伐克將蘇台德地區割讓給納粹德國,換來希特勒以謊言包裝的和平,這就是聲名狼籍的「慕尼黑協定」。

就在張伯倫自得意滿地認為自己為國家乃至於整個歐洲,以出賣他國的方式爭取到「Peace for our time」的半年後,希特勒撕毀「慕尼黑協定」佔領捷克蘇洛伐克,同年九月佔領波蘭,第二次世界大戰就此開始。

邱吉爾對侵略者的人性看得非常清楚,知道姑息主義只會鼓勵侵略者的貪婪與野心無限擴大,唯一能阻止侵略的,只有強化自身能力,勇敢對侵略者說「不」,同時加強與同樣愛好和平自由的民主國家之連結,聯合成同一陣線,抵擋侵略者的邪惡勢力。

邱吉爾在一九三四年七月十三日的英國報紙『Daily Mail』中寫道:“If you want to stop war, you gather such an aggregation of force on the side of peace, that the aggressor, whoever he may be, will not dare challenge...”。中譯:『要避免戰爭,你要集結一股和平的力量,使侵略者,無論他是誰,會因此卻步,不敢挑戰這股連結的和平勢力…』

面對侵略者,從歷史得到的教訓就是,侵略者的貪婪與野心,不會因為你不惹他生氣、處處讓步滿足他、停止強化武裝自身防衛能力、姑息他的得寸進尺,他就良心發現,而停止他邪惡的侵略意圖。侵略者所要的,就是透過不斷掠奪、傷害、算計,來達成他的終極目標:使所有的人都臣服在我的腳下。只有你我強化自己、與民主國家同一陣線,挺身對邪惡侵略者說「不」,展現避戰但不畏戰的決心,才可能阻止戰爭的發生。

(作者是網通業業務主管)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