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社論》中國人民自己必須解答的課題

李克強過世,可能產生類似一九八九胡耀邦過世的衝擊嗎?初步來看,可能性較低。這種預測意味著,中國的控制力,比一九八九更強。如今,習近平擁有比鄧小平更絕對的權力,而且,一年前,胡錦濤才被他公然架離二十大現場。於是,在陰謀論之外,值得思考的是,李克強過世,標誌著什麼樣時代的落幕,以及,什麼樣時代的控場。

鄧小平總設計的改革開放,政左經右是硬道理,胡耀邦、趙紫陽稍有鬆動,便遭罷黜。而後江澤民、胡錦濤,這條路線一往直前。經濟成長,政治壓縮,形成中國的雙重奏。直到二○一二,習近平接班,形勢開始失衡。去年二十大,鄧小平定下的集體領導、兩任十年,遊戲規則完全改變。疫情三年的封控政策,更帶動全面性地回歸毛澤東路線。習迷信東升西降,意圖重寫國際秩序。結果,卻造成中國成為民主國家公認的麻煩製造者,美國對中國頻頻出招,從貿易戰、科技戰到地緣爭鋒步步逼近,中國作為世界工廠、市場的地位為之動搖。李克強,正好在中國內部矛盾持續累積之際「離場」。這種節骨眼,避免中國人民「憶甜思苦」,習近平自須防患於未然。

李克強正好在中國內部矛盾持續累積之際「離場」。這種節骨眼,避免中國人民「憶甜思苦」,習近平自須防患於未然。(REUTERS)

習的權力獨裁者化,挑戰不僅來自美中關係丕變。烏俄戰爭、以哈衝突,總體加劇了美中的地緣衝突。去年,迫於民眾自發的白紙運動,習解除封控政策,宣布經濟重開機。然而,時不我予,全球供應鏈已在疫情期間重新調整、外資紛紛擇良木而棲,中國經濟下滑激化社會矛盾,共同富裕的文革風一直吹。習近平告別改革開放,致力尋求突破民主國家的地緣、科技包圍。這位獨裁者另闢蹊徑,準備與民主集團決一死戰。重新塑造全球秩序,企圖取代美國的霸權地位,這樣的野心折射在中國內部,則是數位極權統治的不斷強化。於是,當前中國的內部環境,從江、胡的「軟威權主義」,走向習的「硬威權主義」。這似乎預示了,李克強走得不是時候,它的效應很可能只是一塊石頭投入河裡,遍地鮮花未必能結果。

十月九日,習近平對美國兩黨參議員代表團表示:「有一千條理由把中美關係搞好,沒有一條理由把中美關係搞壞。」十月二十六日,王毅在華府對布林肯說:中美需要對話,不僅應恢復對話,還要深入對話,全面對話,透過對話增進相互了解,減少誤解誤判,不斷尋求擴大共識,開展互利合作。推動兩國關係止跌企穩,儘快回到健康、穩定、永續發展軌道。表面上,北京的姿態比較低了,但華府也不能掉以輕心,因為從中國的辯證法來看,一是,中國的內部矛盾正在惡化,習近平持續收緊權力,意味著內部維穩大有問題,二是,內部維穩優先,迫使北京必須解除美國的壓力,以免內外交迫情勢失控。面對這種以退為進的欺敵戰術,華府應該自信地看到,近年來對北京的施壓是有效的,要達到目標就要繼續增加力道,切忌心軟手軟前功盡棄。

習近平的「新時代」,實質上是毛澤東的「舊時代」。鄧小平路線,早已成為過去式了,香港便是見證。從集體領導返回定於一尊,中國的西方形象一落千丈,只能跟俄羅斯、伊朗、北韓等互相標榜。孰以致之?習的知識、見識固然有其限制,但更根本的禍源仍是一黨專政的基因。這種基因使然,為了捍衛中共獨攬權力,隨時可以從政左經右返回到自力更生,脫離可以帶動中國全面進步的西方體系。鄧小平帶領中國走出文革廢墟,但政治改革從來不曾提上議程。在這種情況下,即便當年李克強取代習近平,恐怕也是換湯不換藥,差別主要是鬆緊度。就此而論,負評習近平,正評李克強,不無同情失敗者的成份。而這種同情,也許很快就會在民族主義的喧囂中被淡忘。

六四事件後,老布希對中國的經濟制裁僅止表面,幾未施壓北京進行政治改革。柯林頓,一九九四宣佈中國貿易與人權脫鉤;二○○一,協助中國加入世貿組織。直到二○二○,龐皮歐才疾呼:如果自由世界不改變中共,自由世界將會被中共改變。然而,拜登至今依舊「不尋求改變中國體制」。於是,一線希望繫於「白紙運動」所代表的市民覺醒,「零九憲章」所代表的知識啟蒙,能不能滙聚成改變的力量。二○一二以來,「一黨專制」走向「一人獨裁」,十四億人卻在國際上乏人同情,這是中國人民自己必須解答的課題。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