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政治與經濟的戰爭

謝長廷在「閉關」復出以後,馬上以入聯公投的政治議題,邀請馬英九進行辯論,未料馬的回應竟然甩開政治議題,直接以經濟議題向阿扁嗆聲,顯然未來總統大選的議題主軸,將由政治與經濟兩個領域進行一場對戰。

其實,學過社會科學的人都知道,政治、經濟本來就是兩個不可分割的領域,馬英九之所以不願在入聯的議題上跟謝長廷辯論,不是國民黨在返聯之路上走不下去,就是知道自己在政治議題上無法跟民進黨論辯,所以不想被謝長廷拖住,否則將不利於國民黨在選戰上的擴展。

然而,台灣民眾到底比較關心政治議題,還是關心經濟議題呢?歷來在任何選戰中,政治議題總是比較容易激起選民參與的熱情。畢竟,台灣仍處於不正常國家的情況下,外加隨時得面臨中國在外交上的打壓,台灣人民只能透過一次次的選舉,以掙脫被國民黨和中國聯手制約的政治牢籠,所以類似二○○四年「牽手護台灣」的行動,能夠把人民的手從台灣頭牽到台灣尾,顯見政治議題操控的威力。

至於經濟議題在選戰中為何不容易激起選民的熱情呢?主要是因國民黨把台灣經濟發展的希望,完全寄託在中國經濟發展的模式上,但兩岸民間交往的熱絡,許多人雖然看到中國經濟崛起的強烈勢頭,但也看到中國貧富差距所造成M型社會的可怕性,不只台灣已經受到影響,連美國社會也逐漸出現這種畸形的社會型態。所以,中國發展的模式是否可以吸引台灣人民投下自己的一票,恐怕還是未知數。

事實上選情發展至今,不要說綠營對謝長廷的選情不悲觀,藍營對馬英九的選情也不見得看好,所以他們已經想到在中國工作的台勞,並已經透過「台企聯」這個台商組織,準備在總統大選前動員二十四萬台勞大舉回台投票。

所以,如果經濟議題可以成為吸票機,國民黨又為何需要把勝選的希望寄託在台勞大軍上面,這可是馬英九在拾人牙慧說出:「笨蛋,問題就是經濟」時,可能需作更多的省思之處。

(作者王崑義,戰略學教授)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