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台灣起飛 1920.10.17

■ 黃信彰

自二○○一年起,行政院文建會明訂每年的十月十七日為「台灣國民文化日」,希望藉此宣導,讓今後台灣人有系統地認同本土文明與推動台灣文化。台灣國民文化日為什麼是十月十七日呢?

目前文化界與學界人士大多只知導因於蔣渭水等人於一九二一年十月十七日,在台北大稻埕的靜修女學校創立台灣有史以來第一個全島性的文化組織「台灣文化協會」,逐次推動具有現代性意涵的新文化運動,並成為一九二○年代非武裝抗日活動的大本營,以其創立日為「台灣國民文化日」實至名歸。但是,堪稱為「台灣新文化運動之父」的蔣渭水,為什麼要挑選十月十七日為文協的創立日呢?實則有其特殊意義也。

台灣史上第一位飛行家謝文達先生,於一九二○年八月在日本「第一回懸賞飛行競技大會」獲獎後凱旋歸台,成為當時媒體追逐的「台灣之光」。謝文達並於一九二○年十月十七日,在台中練兵場舉行台灣史上首度「鄉土訪問飛行」,這是台灣人第一次在自己的土地上起飛,就民族意義來說,等於是向殖民政府宣告「日本能,台灣也能」。

一九二○年底,謝氏在台北也舉行了兩次的飛行表演,可謂萬人空巷,台人更組成了「稻江應援團」及「北本島人學生聯合應援團」等後援會,並由蔣渭水等人發起全台首度募款購機活動,期間一共募得了二六五二二.七元,並撥款一二○○○元購置一架命名為「台北號」的「伊藤二十九型」全新飛機。就在這全島性的募款、聯誼、講演和各式聚會中,台灣人逐漸串連起民族情誼,亦成功結合了台灣議會請願等活動,發展出日據中期風起雲湧的非武裝抗日運動。

於是,在該舉鄉土訪問飛行活動整整一年之後,身膺稻江應援團發起人的蔣渭水,乃擇訂此日為文協創立日(當時謝文達被台灣總督府稱為創會「有力會員」)。又一整年後,蔣氏與石煥長等人,再次以一九二二年十月十七日成立了台灣政治結社之嚆矢─「新台灣聯盟」;而一九三四年的環島飛行英雄楊清溪,仍是以十月十七日為環島鄉土訪問飛行之首航日。

從歷史上來看,蔣渭水在發起謝文達的應援活動之前,相較於其他台籍抗日人士而言並未十分活躍;此後,他於一九二一年春天結識了林獻堂,且加入台灣議會請願運動,才逐漸有其創立文協之議。如此說來,一九二○年十月十七日的鄉土訪問飛行,果是蔣氏踏入抗日運動的催化劑,以該日為文協創立日來凝結全台人心,自屬合理之謀。

(作者為成功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博士生)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