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廣場》台灣水域的禁制問題

◎ 張怡穎

台灣的河川和湖泊從何時起,不再是我們兒時親近的夏日回憶?近日,台北市大湖公園的SUP(獨木舟)活動引發眾多關注,監察委員更直指北市府的行政過程「未依法行政」,而這事件背後,更反映出台灣水域資源使用的困境。

河川和湖泊是夏日清涼的天然去處,這些原屬於大家的資源,卻因「危險」或「保護」的名義而被「封印」。人們可以探索太空、深海,卻不能在土地上自由玩水或划船,未免不合時宜。

針對大湖公園SUP事件,台灣開放水域聯盟因規劃相關活動,申請於大湖公園辦理,卻遭市府拖延與否決。一開始是保險資料不足,後來以生態保護為由拒絕。這過程增加了該聯盟的人力、物力及經費成本,更導致該聯盟與居民發生衝突。監委指出,北市府早知「公園湖泊內不得有划船行為」的規定,但對該聯盟的申請卻未明確回應,造成不必要困擾。

這不是單一事件,監委還發現,北市府聲稱市民可在基隆河沿岸的碼頭划船,但多數碼頭實際已被劃定為「私人碼頭、禁止進入」,市民想親近水域,只能選擇設施簡陋的救難碼頭,相當不便。

這背後,不只是市府管理部門對河川安全的過度擔憂,更是我們對於河川湖泊使用的認知轉變。水域的危險性不容忽視,但這不代表就要完全遠避,而應是積極尋找平衡的使用方法。

台灣過去有多重「禁制」,如黨禁、報禁,如今都走過來,開放和改革成為新時代的趨勢,現在的「玩水禁制」適合我們這塊土地嗎?北市府應該思考如何「教育」而非「禁止」,好讓市民學會正確、安全地使用水域資源,畢竟,這些資源原本就屬於每一位台北人、台灣人。

(作者是自營商)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