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社論》台灣大選的「亡國感」陣痛

台灣社會因為認同歧異,矛盾對立,加上中共的武力威脅,黨派攻防激烈,民主往往陷入混亂無序狀態。這種狀況到了選舉時更趨嚴重,執政、在野內鬥之外,中共及其協力者更瘋狂操作認知戰,企圖混淆民眾的正常認知,導致是非、黑白不分,仇恨值飆高,社會似乎缺乏理性溝通、討論的交集,瀰漫濃濃的亡國感,憂心台灣是否會陷於自毀,或中共趁機犯台的危機。

明年初大選的亡國感尤其特別嚴重,以致一個缺蛋的市場供需民生議題,依然邏輯錯亂的假訊息充斥,造成民眾的恐慌,加上執政者並未有強力為政策辯護能力,導致是非不分、真相未明,輿論幾乎一面倒,升溫為一場政治風暴。這種政府做對事情,卻因沒能力或沒即時說明清楚,讓民眾接受假訊息與錯誤觀點誤導,而對執政者懷疑、不信任,以致好事被扭曲為壞事的案例,從疫情以來似乎一再惡性循環。就防疫而言,台灣三年抗疫是全世界公認的模範生,但無論是口罩、疫苗、快篩,甚至對中國病毒入侵的嚴格防範措施,都受到有心人扭曲與批判。而且這些攻擊顯然都企圖導向一個共同的結論︰民進黨為了反中,不願提供中國口罩、抗拒中共提供疫苗、快篩,拒絕兩岸恢復接觸往來,置民眾健康、生命不顧。如此攻擊積非成是,疫情過了,但錯誤印象卻一直流傳下來,仍深刻影響政治運作。令人憂心的是,這些台灣內部的議題,明明是中共在背後主導,然而協力者由於認同或金錢因素,在在樂於配合,而政府的防範力道亦顯得不足,加上台灣是講求言論自由的民主社會,往往讓中共找到了漏洞,趁機破壞台灣社會的穩定。

另一個令人憂心的是,中共謀台日亟,從去年藉由裴洛西訪台展開圍島演習後,就肆無忌憚在台灣周邊頻繁侵擾,無視台海中線,進行衝突邊緣策略,企圖製造犯台的藉口。這種擾台模式,其實反映其內心的焦慮感,因為每經過一次大選,台灣的本土認同就會升高,民主更加深化,與極權中國的距離就漸行漸遠,讓中共的「祖國統一大業」成為不可能的妄想,因此中共對台灣選舉結果的焦慮感也在加劇。因此,各種中共犯台時間表的臆測也紛紛出籠,台灣被形容為「地表上最危險的地方」,而其對台軍演甚至一天出動一百多架機艦,其挑釁意味恐怕已到了非戰時的極限。事實上,中共的軍事冒險動作加劇,與台灣民意的距離就愈遠,這在歷來台灣的大選已經充分證明了。中共是否會趁機武力犯台,確實是一道刻在台灣內心、隱而未發的傷口。

中共是否侵略台灣,如今還加上經濟因素的考量,評估。疫後,中國復甦乏力,經濟下滑,一場大疫不但充分考驗極權體制的經濟復原能力,更把中國經濟以往靠著投資而非內需驅動的成長模式的弱點暴露無遺。中國近三、四十年來經濟成長的動力主要來自房地產炒作,政府大肆揮霍的硬體建設,與對產業的大量補貼等,這些顯然都無以為繼。杭州亞運耗費據稱三百億美元,只為了彰顯中華榮光的面子工程,卻無視各地方政府的財政拮据,失業大軍嗷嗷待哺。在大力補貼企業方面,製造了紅海的競爭環境,卻無法提升科技研發與產業競爭力,在美中貿易戰得到印證。尤其房地產,美國去年的GDP總量是二十三.三兆美元,房地產總市值是三十二兆美元,而中國的GDP總量是十七.七兆美元,房地產總市值卻超過六十兆美元,清楚顯示中國房地產乃是靠金錢炒作起來的泡沫,而近日的恆大、碧桂園倒閉危機,將帶來中國房地產崩盤的骨牌效應。部分經濟學家將中國經濟未來走向,與一九九○年代後陷入經濟停滯的日本相比;《華爾街日報》近日報導,中國許多方面甚至比當時的日本更棘手,包括更高的公共債務水準、更糟的人口結構、更緊張的地緣政治局勢,以及對民營經濟的整頓。但經濟下滑是否可以打消中共的犯台企圖,看法相當兩極。一派認為中國經濟問題千瘡百孔,習近平為之焦頭爛額,勢必無力犯台,目前頻繁的對台軍演,只是恫嚇手段;另一派卻認為,習近平的獨裁性格不會在意能否維繫經濟榮景,反而可能藉由發動戰爭,轉移國內高漲的民怨,用愛國當作保有自身權力的護身符。但無論哪一派看法正確,處於中共武力威脅下的台灣,絕不能鬆懈警戒,必須作好備戰的準備。

台灣大選必有亡國感產生,是台灣民主與本土化深化的陣痛,亦為對台灣人民的一種嚴苛試煉。過去,台灣人民已經奮勇度過一道道關卡,選擇一條正確的道路,但只要中共獨裁專制及犯台野心不變,國人仍然要有勇敢面對紅色威脅的心理準備。但在這過程中,無論哪一政黨獲得執政,背負多數民意的付託,都必須認同台灣,並提高對抗中共認知作戰的能力,時時防備中共的武力侵犯;尤其不能背棄台灣利益,妄想投降式的「委曲和平」,歷史一再證明︰那只能換來虛假的和平,卻可能會斷送了台灣人民的自由與身家生命。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