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廣場》不合時宜的喀秋莎

◎ 張約翰

中國歌手王芳在俄軍佔領區馬立波劇院高唱名曲《喀秋莎》,這件事引發烏克蘭外交部要求中方解釋,CNN、紐約時報、泰晤士報、基輔郵報都報導了這件事。在台灣雖然也有許多媒體報導,但沒有引起多少注意。

《喀秋莎》內容是少女思念在紅軍服役的愛人,盼早日平安歸來,大受紅軍歡迎,由於廣為流傳,憂傷的小調風格又象徵俄羅斯受過的苦難,成為代表性的文化符號,其曲調連台灣人也不陌生。至於王芳演唱的所在地馬立波劇院,被佔領前在去年三月遭到俄軍轟炸,六百名平民死亡。

這個事件有三個面向值得注意。首先,在侵略者殺害平民的場所,演唱侵略者的代表歌曲。王芳是與中國記者、部落客組成的代表團,由俄羅斯安排前往馬立波,到底為了什麼他們會在此時出現在馬立波,不在筆者討論範圍,但利用歌曲這一極具情緒感染力的文化符號,試圖將侵略反轉成受難者的反抗,刻意挑戰世人對這場侵略戰爭的認知,表達與侵略者同一陣線的立場,這個目的相當明顯。

其次,這不得不讓人聯想到八月初在英國倫敦紅磚巷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塗鴉事件,同樣是在極具象徵性的場所以極具象徵性的文化符號,挑戰世人的價值觀。一方面固然是個人在外國人的地盤向掌權者及其鐵粉表態,另一方面也是由官方的戰狼外交過渡到民間的文化鬥爭,全面建立對抗民主制度價值體系的敘事。這樣的事件,想來短時間內將會不斷重演。

第三,王芳事件引發烏克蘭反彈後,王芳的配偶、中國政協委員周小平為其辯護,聲稱馬立波劇院平民死傷是烏軍所為。周小平的網路言論風格就算在中國網民間也具爭議性,而這種明顯顛倒黑白的回應不出意外也具備他的個人風格,但顛倒黑白的風格不是他獨有,而是上行下效的結果。一被質疑新冠病毒起源就說是美軍所為,這種不顧事實反咬一口的敘事方式,必然擁有一個讓它得以成立環境。

總結來看,玩弄符號意義、建立顛覆事實的新敘事方式,這些顛覆認知的手法,還是要以理解事件脈絡與懂得查證事實來拆解。喀秋莎對情人的思念,不該被拿來掩飾侵略戰爭中平民的死亡。

(作者為世新大學傳播博士學位學程博士)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