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社論》中國惡龍與印度象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缺席印度主辦的G20會議,引發外界揣測。一般認為,中印關係長期緊繃,尤其中國最近公布新的「標準地圖」納入了印中兩國之間有爭議的地區,引發印度強烈不滿;加上美中對抗未見改善,在華為發表新手機,宣稱突破美國晶片制裁,而且中國也打算對蘋果手機祭出限制之際,美對中科技封鎖可能進一步提升。習近平兩面受敵,難以討到好處,而且盟友普廷也缺席,無法成為奧援,很可能是他選擇不參加此一重大國際會議的原因。

印度長期奉行「不結盟」政策,不在大國之間選邊站,但印中關係長期處於對立衝突,不但長期零星衝突不斷,經濟上亦是強烈的競爭對手,因此近年明顯向美國靠攏,與中國的緊張更形升高。美國圍堵中國赤色勢力擴張,原本是第一島鏈居於前沿地位,包括北起日本群島、琉球群島,中接台灣,南到菲律賓、大巽他群島的鏈形島嶼帶,今日則擴張為「自由開放的印太地區」,南向延伸到印度。換言之,「自由開放的印太地區」等於是擴大版的第一島鏈,加上在印太地區,已有美日印澳的「四方安全對話(Quad)」、美英澳「三國安全同盟(AUKUS)」,顯然已成為實質的亞洲版「北大西洋公約(NATO)」,全球反中聯盟儼然形成。此一地緣政治版圖的重新整合,使得原先重點在軍事對抗意涵的第一島鏈,更具有經濟、民主對抗獨裁專制體制的意義。而這一切改變,印度立場的翻轉是重要關鍵之一。而民主印度加入對抗專制中國,可以形容為「印度象」與「中國惡龍」的拚搏。

印中關係的演變,可以從各種角度加以論析。有人以「中印」( Chindia)形容中國、印度在本世紀的崛起,係因兩國的相似度極高,皆為人口大國,同樣由貧窮落後的低基期開始發展經濟。中國在一九七○年代末期採行「改革開放」,印度則大約在一九九○年代走向市場經濟;兩者之間的競爭有如龜兔賽跑。中國發展迅速,一路向前衝,今日個人所得雖僅達「中等收入」標準,但因人口龐大而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但如今卻陷入泡沫經濟破滅、債務違約困境,有重蹈日本經濟長期失落之虞,且較之三、四十年來的兩位數成長,總理李強近日公開表示今年可以「保五」,力道衰竭至此,後勢堪憂。而印度起步較晚,且是一個被普遍視為散漫、無效率的官僚體系,行政運作類似無政府狀態,加上基礎建設嚴重不足,種姓、階級仍障礙重重,各邦猶如獨立王國,似乎很難視為一個單一市場,使得外資卻步,初期經濟有如烏龜爬行。至今人均所得大約三千美元,表面看來似乎很難追趕中國,但國際社會仍對之樂觀期待。

最大的對比是︰中國經濟下滑,而印度則反而呈現向上奮進的高昂鬥志;再者,中國為一對外擴張型的專制國家,其壯大後將成為世界和平與民主的威脅,因此遭到自由世界的抵制。反觀印度是一個民主國家,近年在總理莫迪主政後,力圖改革,引進外資,徹底落實市場經濟,尤其印度雖然製造業仍嫌弱化,但擁有全球一流水準的軟體人才,加上仍具有勞動年輕化的人口紅利,近年經濟成長率已經超越中國,因此這頭站在風口上的大象似已可以在天上飛,假以時日超越在地上爬行的惡龍,恐怕不是空想。事實上,中國的經濟下滑與習近平假借「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之名意圖打造紅色帝國息息相關。共產帝國的打造必然投注多數資源於軍備發展,因此藉著「共同富裕」、「國進民退」之名打壓民企,使中國經濟失去活力;而鞏固極權統治又必須對人民進行意識形態洗腦;這些因素交相激盪,形成惡性螺旋,最後可能引爆國內動盪與國際衝突,帶來人類的浩劫。因此,中國國力下滑之際,印度正在崛起,並且加入美國領導的抗中防線,無疑是一股維持世界民主與繁榮的正向力量。

當前世局紛擾不安,中俄領導的邪惡勢力正企圖為人類帶來戰爭、獨裁與死亡,而民主陣營則須更加團結,方可確保全球的和平、自由與福祉。此際,兩個古文明大國的對抗便成了人類命運轉折的關鍵。習近平以帝王自居,在南海、台海、東海一再挑釁,招惹周邊國家,不惜啟動戰爭,並在國內建立數位獨裁的「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反觀莫迪則以發展經濟、深化改革為優先事項,加入抗中陣營。這場印度象與中國惡龍的競爭不僅是軍事上的抗衡,更有捍衛民主與自由的重要意涵,並且會影響台灣的安危,吾人必須有充分的認知。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