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廣場》金門雙喜樓坍塌之後

◎ 陳燕齡

台灣政經環保民生社福天災人禍等新聞分食版面,電視新聞又偏好螞蟻打架也出動轉播車或取用民間提供的側錄畫面,以致倆小互猜街頭鬥嘴、醉拳互毆意氣胡鬧,也要報個兩天,更甭說每天都有大小車禍實況轉播,充斥著不知報導內容對社會有何意義的新聞,相較之下,文化價值顯然被媒體所冷落。

此時看到金門雙喜樓坍塌的報導,真是感慨良多:一是百年古蹟終於壽終正寢、應該為它乾一杯苦酒酢別;二是文化機構處理文物的心態始終未改變,將來仍會有許多古蹟文物凋敝消失。好命的從此只留下石碑銘文,告訴後人以前這裡是瑠公圳、東台禪寺,歹命的被耗費鉅資原地重建,樣式規模仿真但用料手法古意全無,欠缺歷史的痕跡給人的印象只有殭屍偶立、望而生畏,完全沒有瞻仰古蹟的感覺,古蹟本身當非所願。不好意思指名道姓、只要重開放參觀的古蹟幾乎都是例證。

金門雙喜樓不過百年,在金門尚有百棟類似建物、也都在等著倒塌毀損的命運。猶如患者得不到醫治、等死後我們再給它風光大葬,再依它生前氣韻重塑金身,告訴後人它是誰。

漢寶德教授說過:現代的建物不保存,百年後將無古蹟可考。他重視的是建築物本身的歷史價值,而非時間長短。可惜到今天依然任由古蹟風吹雨打而坍塌,一句「再蓋回來」真是令人啼笑皆非。負責管理維護古蹟文物者的心態如此,難怪到處都聽得到鐵皮圍籬後面那聲聲幽微的哭泣;因而理解,為何有些石碑上大正昭和等年號被鑿毀、日式木造建築都變成廢墟了。

(作者從文化業退休)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