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陳燕齡
接二連三的颱風帶來豪大雨,導致南台灣從乾旱瞬間成為水鄉澤國,淹水入屋造成財產損失,令人不捨; 專家鑑定除了節氣適逢滿潮之外,地層下陷也是主因。
南部西濱雲嘉一帶,連年超抽地下水供養殖用,地層下陷已成共業,勢無恢復的可能。各地損害程度雖然不一,災民往往要求政府補助災損,長此以往,也不是根治的辦法。參考南洋普遍建構的高腳屋,無論蓋在山區、海岸,對水患都具備防禦功能。究其建造背景成因,無非是南洋熱帶氣候只有乾、雨兩季,而無春夏秋冬,逢雨季動輒連月陰雨,房屋如果蓋在地面,低窪處肯定淹到屋頂。而海邊漁村為配合漲退潮,也只有建造高腳屋最適宜。台灣無論山區、海湄依然沿習蓋平房,淹水這麼多年而不思改進,令人費解。
在台灣蓋高腳屋其實不難:地坪打出水泥地基,算好幾坪須有幾根柱子,用砌磚或灌漿甚至木柱也行,以兩公尺高度為一樓樓板,往上蓋個一兩層樓加上金字屋頂,依丙建十公尺高不出兩三個月即可落成。如此好處多多,挑高的地坪通風涼爽,平常可供停車、整理農事或施作雜務,甚至三五好友鄰里交誼,泡茶聊天。偶遇颱風淹水,不致損及家具,亦無礙生計。水退之後清淤適成上好肥土,還能節省肥料。倘若是近河海的低地,則架設圍網於屋柱四週,說不定好幾個月有吃不完的海鮮,其樂如何!
南台灣平房多為閩式三合院,若改成高腳屋則夏日可免溽暑、嚴冬兼可防潮,景觀上也許更創新猷捏。
(作者是文化業退休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