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廣場》科學角度看微量放射性與人體健康

◎ 林基興

駐日代表謝長廷在臉書發文「微量的放射性元素反而對身體有益」,引發批評 ;論戰雙方,各有證據嗎?

中世紀瑞士醫生帕拉塞爾蘇斯(Paracelsus)有句名言「萬物均有毒,關鍵在劑量;其多寡就成為毒物或療劑之分」。一七九六年,英國醫生金納(Jenner)發現「經歷低劑量」可讓人發展出「容忍高劑量」的能力,因此,注射溫和劑量的疾病(牛痘),可增加防護更巨大劑量的疾病(天花);免疫學之門為之開啟。

接著,輻射生物學顯示,「演化」為細胞提供了高度的保護機制:細胞所含酵素可修補DNA雙股的斷裂、巨噬細胞處理細胞凋亡等。這些機制讓我們得以應付輻射與氧化等問題,範例是: 輻射治療有效,劑量分攤數週,讓細胞可自我修復,諸如腫瘤抑制蛋白p53能活化DNA修復蛋白。

法國國家科學院在二○○六年報告指出,「輻射可刺激各種的修復機制」; 聯合國原子輻射效應科學委員會也提到此機制。有益效應常稱為「激效」(hormetic),這可預期,因DNA修補與免疫學等防護機制,已由正常的氧化激起。

「輻射激發」(radiation hormesis)指「低值適量的輻射可以激發細胞的免疫力,而使人更具抗癌能力」。國際原子能總署專家趙嘉崇表示,自然界的輻射造成每天每個細胞產生約百分之一次變異;與此對比,人呼吸氧,會形成自由基,造成百萬次變異。

我國一九八三年開始的輻射鋼筋事件,持續了二十年,源頭是鈷-六○,其半衰期五.三年,可用來估算一萬個受影響居民受到的輻射劑量。二○○七年,台美專家十四人聯合發表研究,顯示「低輻射劑量有免疫功效」:台灣民眾每十萬人口,有一一六人罹癌死亡;但輻射鋼筋的居民卻是每十萬人不到四人。

二○二○年,新冠病毒初現,尚缺疫苗與醫藥時,美國等多國嘗試輻射治療。一九三○年之前尚無抗生素,醫界曾用X光治療嚴重肺炎患者,效果不錯。近年,美國開始「百萬人研究案」(Million Persons Study),針對使用核能七十年來,能源部與國防部等遭受輻射一百萬人的情況。應可更定量地驗證「輻射激發」的效應。

(作者為大學教授)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