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社論》金磚集團的褪色與廣招成員

由巴西、俄羅斯、印度、中國和南非組成的金磚五國,上週在南非的年會同意,明年起納入阿根廷、衣索比亞、伊朗、沙烏地阿拉伯、埃及、阿拉伯聯合大公國為正式成員,參與國由五擴增為十一。這一旨在強調全球南方國家影響力的國際組織,因此廣受國際社會注目。

金磚國家一詞,由投資銀行高盛的經濟專家歐尼爾(Jim O’Neill)於本世紀初首創,以巴西、俄羅斯、印度、中國四國,都屬領土廣大、人口眾多、深具經濟發展潛力的開發中國家,取其英文國名字首拼成「磚塊(BRIC)國家」,預言到世紀中葉將大為茁壯,甚至領導全球經濟。由於這一樂觀預測,中文把「磚塊」譯成亮麗的「金磚」,南非後來加入。歐尼爾有〈與「磚塊四國」一起夢想〉的報告,指二○五○年世界經濟局勢將因此改觀。

多年來,金磚集團嘗試把不斷成長的經濟力量,轉化為重大政治影響力。由於國際情勢丕變,其目標有的顯有進展,有的事與願違。這次擴大成員,可視為這一非西方國家集團積極向前跨步;年會以「金磚國家與非洲」為主題,廣邀六十七個國家與會,也雄心頗具。

不過,金磚集團要打造成與西方國家分庭抗禮的國際組織,仍有不少限制。以今年年會為例,俄羅斯總統普廷因入侵烏克蘭,遭國際刑事法院通緝,地主國南非是《國際刑事法院羅馬規約》簽署國,如果現身,有義務逮捕他,普廷因而被迫改以視訊參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未出席大會重要的工商論壇,改由下屬代為唸稿;印度總理莫迪因接待者位階不高,傳出拒絕下機,凡此都顯示成員國之間,問題不少。

上述事例只顯示金磚國家彼此歧異的一小部分。從本質來看,現有五個成員國的政治體制和經濟規模差異頗大,經濟、政治、戰略利益各有盤算。以政治體制為例,巴西、印度、南非實行民主政體;中國、俄羅斯是威權國家。在安全戰略方面,印度是美國印太戰略的重要盟友,中俄兩國與西方關係緊張,巴西、南非試圖在其間取得平衡。

即使是經濟實力,各國也不盡相同。誠然,「金磚」提出之際,正值中國經濟成長頂峰,崛起為全球第二大規模,加上印度經濟近年蓬勃發展,帶動五國整體權重明顯擴大:二○○一年五國在全球GDP佔比約八%,歐美的七國集團(G7)六十五%;如今五國已佔全球二十六%,G7降為四十三%。金磚集團還另起爐灶,成立有別於世界銀行的「新開發銀行」(NDB),以及類似國際貨幣基金(IMF)的「應急準備安排」(CRA)。

另一方面,五國經濟發展榮枯不一。在二○一五年前後,五國經濟曾出現蓬勃之勢,但後繼無力,中國和印度續現榮景,巴西和南非陷於停滯,俄羅斯兩年半前遭國際制裁,經濟落入困境。更明顯的,武漢肺炎疫後,中國經濟出現通貨緊縮趨勢,處理不當可能導致日本式的經濟長年失落,衝擊中國特色的大撒幣外交。「金磚」之詞,名實之間頗有差距,經濟潛力的指標也不再適用,高盛其實已於二○一五年停止投資於金磚國家的基金。

金磚集團先前經濟分量提升,中國居關鍵地位,這次擴大成員,同樣有中國因素。五年前,美中關係急劇惡化,中國需要一個國際平台,與歐美組成的G7一別苗頭。由於不少後進國家認為在世銀及IMF受到不平待遇,對歐美國家常以人權相責不滿,中國這一改變世界秩序,使其更適合威權統治者生存的號召,有其市場。

然而,金磚集團要與G7分庭抗禮,說的比做的容易。中國的「一帶一路」成效不佳,習近平上週宣布要為「全球發展倡議」投資一百億美元,即將於下月主辦二十國集團(G20)的莫迪受訪即強調,財政議題是G20的關注重點,暗批某些國家乘他國之危,製造債務陷阱,就凸顯了金磚集團成員的印中之間,嫌隙不小。歐尼爾就此說得貼切:「習近平試圖把金磚集團轉變為自己的『七國集團』?我想印度人可不會答應!」同樣地,巴西、俄羅斯所期盼的以「共同貨幣」或「本幣結算」取代美元為國際貿易交易新貨幣,說易行難,中國對人民幣自由流通及外匯管制不鬆綁,取代美元只是癡人說夢。

金磚集團經多年發展,「金磚」褪色,如今大招成員,但標準不明,伊朗、衣索比亞等有爭議的國家入列,內部分歧可能擴大,要實質提升南方國家聲量及影響力,事倍功半。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