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廣場》經濟黯淡 德國淪「歐洲病夫」

◎ 鍾志明

凡陷入經濟困頓、社會動亂或政治紛擾的歐洲國家,不時會被形容是「歐洲病夫」。如今,德國成為了新的苦主。

媒體報導德國面臨工業外流危機,創新技術領域未跟上腳步。例如巴斯夫化工集團計畫在中國廣東投入百億歐元設廠,同時關閉德國境內部分工廠,全球裁員兩千六百人,近三分之二員額都在德國,去年單在德國就虧損逾億歐元。

烏俄戰爭引發能源危機與通貨膨脹,德國從去年第四季以來便陷入萎縮,工業產值持續下降,廠商業務和出口預期低迷。為引入活水、提振經濟,德國修改移民法規,為外國技術人才在德定居,排除繁複的官僚障礙;歐盟通過晶片法,強化供應鏈在地化,柏林已準備高額補助台積電和英特爾在德建晶圓廠,期促進經濟轉型與再生。然而,企業仍須面對勞動力短缺的挑戰。

德國統計局年中公布去年全德人口達八四四○萬,增加百分之一.三;不過,自家人減少近卅一萬人;換句話說,增加人數均來自外國人。

官方數據顯示,自去年二月戰爭爆發後,共有一○八萬烏克蘭人赴德避難。難民融入德國社會仍需時間,尚無法為勞動市場貢獻太多,卻先激起排外情緒。

德國「另類選擇黨」高舉反移民大旗,在地方選舉中屢傳捷報。七月一項民調顯示,以百分之廿二的支持率衝上全國第二,一舉輾壓聯合政府的三個執政黨。如何因應民粹或極端右派聲勢不斷高漲,是歐洲各國普遍的棘手難題。

病夫標籤雖不光彩,但可提醒要展現振衰起敝的魄力。經濟部長哈貝克便指出,過往施政讓德國變得依賴及易於受能源供應來源脅迫,現在聯合政府正加緊進行經濟結構調整,俾維持國際競爭力。

(作者為南華大學國際事務與企業學系副教授)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