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廣場》護師荒年年有 今年特別荒

◎ 李碧娥

台灣今年護師荒特別嚴重,推論是疫情期間護理系學生沒有至醫院實習,在實驗室或透過線上教學取代實習,沒有實際臨床經驗,導致這波畢業生踏入醫院,礙於實作經驗不足無法承接照護工作,適應不良逐漸離開護理職場。

護理教育學制多元,從技職的五專、二技、四技,一般大學學士班,學生入學標準相差甚遠,例如國中畢業進入護專的學生,跟高中畢業進入普通大學的學生,在邏輯數理、語言與思辨能力,都有差異,入職場後的職能也會不同。例如:技職體系畢業生臨床照護技能比較好,一般大學在邏輯思維與判斷力具優勢。

大部分大學護理教師,早期由高教體系畢業之護理師轉任,逐漸技職大學畢業之護理師,慢慢轉任成護理系教師。大部分護理教師沒有受過正統教育訓練,以臨床知識與技能培育學生。筆者覺得護理教師養成,除臨床實務經驗外,也需強化多元化教育能力,以利培育有理念與韌性的臨床護理師。

筆者發現,國家掌管醫療與教育部門間之策略,彼此融通卻受評論。近期,當大量護理師從醫院離開,教育部門以增加開設護理系等方式,試圖增加畢業學生人數。然而,護理系科培養學生人數足夠,考上護理師證照後,實際到臨床工作者只有六成或更少,今年更創新低。

身為護理教育從業者,看到社群媒體的諸多評論,常覺得心痛與不安。提供幾個想法供參考:

一、護理教育學制簡化與性別平衡。科技大學學生名額可擴大,一般大學名額則維持。技職教育可用來培養臨床護理師,普通大學則培養未來師資,以學、碩、博一貫學制,培育多元具有前瞻觀念之護理教師,並鼓勵更多男性加入。

二、醫療體系宜晉用護理背景副院長,協助具體改善護理人力。護理師加薪議題延宕多年,需有加速解決之道。重要的是培養優質與勝任的護理師,才能夠讓醫院願意投注更多資源於護理人力。

三、護理人力問題迫在眉睫,相同議題在各護理專業團體重複討論。專業團體須成為共同認定,可以為社會培育優質護理師而努力之基地。期待集眾人之力,可以有效解決護理師流失或短缺問題。

(作者為高雄醫學大學護理學院院長)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