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廣場》登革熱疫情的預測與防制

◎ 翁瑞宏

台灣面臨十年來最嚴重的登革熱疫情。根據數據,只要出現一位登革熱病人,背後即有三到四位無症狀者。現處暑期旅遊高峰,社區容易從零星個案轉變為群聚感染,並有擴大城市傳播的隱憂。

登革熱是由具有四種登革熱病毒血清型之一的蚊子叮咬所致,影響其於人群傳播則有社會、人口學、昆蟲和環境等眾多因素,氣溫和雨量也具有重要作用。病媒蚊的飛行範圍有限,人群的移動協助了登革熱擴散,目前疫情熱區在台南仁德、永康等區,防制者須依據人口數與周期間的氣候因素,納入不同區域裡人群移動、居住環境、蚊蟲密度等潛在變項,建構登革熱能否衝擊鄰近區域的預測模式。

我們亦須思索何者是目前最好的控制措施?若防制失效,是運作和管理策略未積極投入的結果,或是可用的工具根本就無效?

當下,控制登革熱的唯一途徑就是病媒管制。若目標鎖定要直接防制病媒蚊,就使用殺蟲劑或利用蚊子的天敵;若要間接地防制病媒蚊,就改善環境衛生來減少幼蟲發育,改善房子構造以防止病媒蚊進入。

噴藥可影響病媒蚊的傳播,但須評估欲達防制成效的最低噴藥頻率、劑量與藥敏性,以及真正須要噴藥的區域。另須評估如何改善室內殘留性噴藥的成效,才能讓民眾接受此措施,否則阻礙將愈加明顯。

以基因轉殖技術來控制蚊子生長之想法仍處在實驗中,對於倫理與生態的衝擊須衡量。利用魚類和甲殼類來捕食處於未成熟階段的病媒蚊,具有減少病媒蚊的潛力,但無社區實證。埃及斑蚊主要在室內休息與吸血,裝設紗窗與紗門應可阻止進入,公部門應鼓勵與補助裝設紗窗與紗門。

針對病媒蚊侵襲的社區,須透過教育和社會動員以獲得支持,讓社區與住戶共同承擔責任,如此可在社區創建出更容易施展其他介入措施的氛圍,包括廢棄物清理、噴藥、使用誘蚊產卵器等。多數的單獨措施無法有效防制,以社區為基礎的環境管理,搭配聯合性的介入措施應較有效。

登革熱防制必須跨部門運作整合,資源須投放在降低登革熱的發生率,而非僅於減少病媒蚊指數,因後者未必能有效防止登革熱發生。

防制疫情須培育具備預測和防制知識與技術的公衛人才,沒有此等投資,登革熱的防制不易獲得成效。

(作者是台北市公衛師公會理事長,中山醫學大學公衛學系教授)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