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朱學亭
台灣發展的永續方向中,淨零碳排是最重要環節之一,然而,歐盟CBAM碳稅即將在10月試行,美國的「清潔競爭法案(CCA)」碳稅明年也要實施,兩者對台灣產業產生衝擊。
歐盟的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旨在確保進口商品的碳排放成本得到適當考慮,促進全球減碳目標的實現。CBAM的試行階段將首先適用:水泥、鋼鐵、鋁、化肥、電力和氫氣等六類商品,衝擊最大的是國內鋼鐵業,國貿局統計(2022年)顯示,鋼鐵及其製品約佔出口歐洲總額12.4%(50.9億美元),因此經濟部也積極輔導廠商設法解決。
面對歐盟CBAM碳稅,台灣廠商若不乖乖照一噸碳排繳多少稅,有三條路可考量:一、去碳交易所買碳權,台灣在今年8/7成立碳交易所可以提供廠商碳權。暫且無論碳權的來源,廠商所買的碳權如何折抵成CBAM碳稅憑證尚在未竟之天。二、是碳盤查的認證。廠商取得碳盤查認證如何折抵成碳稅也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三、由經濟部標檢局發的T-REC綠電憑證。
經濟部評估,台灣的T-REC憑證,是最有機會在短期得到CBAM碳稅憑證的折抵,它是針對再生能源發電設備進行查證後核發。歐盟也有名為「GO(Guarantee ofOrign)」的綠電憑證,T-REC憑證可比照GO憑證去折抵CBAM碳稅。1張憑證為1000度綠電,可量化計算環境減碳效益。總之,購買T-REC憑證是出口歐洲的廠商目前最可能的碳稅折抵工具。
T-REC綠電憑證目前都被高科技廠商收購一空,自從上路以來,半導體龍頭台積電買了99%的T-REC綠電憑證。從供給面看,太陽能和風力發電在近年大幅成長後趨近飽合,要大幅增加T-REC綠電憑證,地熱發電是台灣唯一的可能,台灣的地熱發電只佔0.01%,未來有很大空間,菲律賓的地熱發電容量約有1900MW,佔菲10%發電量,台灣的地熱發電若能像菲國達到10%,不只可提供24小時穩定的發電來源(風電和太陽光電是不穩定來源),其產出的再生能源憑證(T-REC)還可拿來折抵歐盟和美國即將施行的政策,政府應加速地熱發電的開發,以協助廠商取得迫切所需的綠電憑證。
(作者是中台灣教授協會理事/台灣永續發展與國際合作協會召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