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曹長青專欄> 蕭萬長與中時的「牛皮雙簧」

「中國時報」真不愧是國民黨中常委創辦的報紙,只要國民黨高官一出訪,就吹喇叭、抬轎子。有時為做政治啦啦隊,竟不顧新聞常識,甚至連臉面都不要。

上次馬英九訪日,中時就為吹捧,編出「會晤」安倍的假新聞,被日本媒體揭穿後,至今都不更正,更別提向讀者致歉;這次蕭萬長訪美,中時又是渲染誇張,甚至又編造出和誰早餐「會晤」的假新聞。

中時記者傅建中和劉屏報導說,蕭萬長一天就「會晤」了四十二名美國議員。但從他們自己的文字也可看出,實際上其中有二十四名議員,只是參加了蕭的酒會,集體打個照面而已。如果這也叫「會晤」,那有五百人來參加酒會,是否就可報導說「我會晤了五百人」?

為什麼要如此「渲染」,因為劉屏要統計出這是「最高記錄」;傅建中要總結出這是「備極風光」、「極為禮遇」。

「會晤」本身已不真實,「備極」和「極為」這種形容詞,更是新聞寫作的忌諱;因為新聞要用事實說話,不可濫用形容詞。但中時的「資深」竟如此寫報導,可想一般記者編造馬安「會晤」就不足奇了。

至於蕭萬長「會晤」十八個參議員,也不像那麼一回事。按傅建中的報導,是因國民黨請了「紐約前參議員狄馬托帶路引薦」。狄馬托當過十八年聯邦參議員,國會多有新朋舊友,當然人家要給「面子」,開門說聲「哈羅」。於是這就被中時「統計」成「最高記錄」。狄馬托現在只有「美國橋牌協會」主席的頭銜,無任何要職。當然誰給個好價錢,就可能去「公關」敲門。

但就這樣的水份「會晤」,在傅建中筆下,竟成了轟動華府,「滿城爭說蕭萬長」。我在美國住了近二十年,還沒聽說過任何一個來訪者會讓美國人「滿城爭說」。即使戴安娜復活,也不會如此!全球二百國家,幾乎每天都有元首、前政要訪美,經常是連個報導都見不到,哪可能為一個沒幾個美國人能叫出名字、也不是國家領導人的蕭萬長「滿城爭說」呵!連胡錦濤訪美,「人民日報」的記者也不敢這麼隨口胡說呵。

而劉屏報導說,蕭萬長抵美就和四位主要美國總統候選人的「亞太策士」早餐,更像是馬英九「會晤」安倍的翻版。因朱立安尼的策士葉望輝說,他根本沒有參加,當時他正在台灣回美國的飛機上,而歐巴馬的策士貝德正在加拿大度假,他們怎麼能參加蕭的早餐呢?縱觀劉屏的報導,只有對四位策士的背景介紹,而沒有蕭和他們的任何對話,無法不令人質疑,蕭萬長可能沒見到四位策士中的任何一位。

可蕭萬長卻在美國大發雷霆,責罵批評中時造假的人是「無知」和「侮辱美國國會」。但其實是蕭萬長和中時「侮辱」了政治家誠信和新聞的真實原則!

(作者為獨立評論員)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