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國立」砍頭要有刀法

■ 呂清夫

最近報載,教育部、文建會轄下大約二十個國立博物館、社教館要被砍掉「國立」的招牌,弄得這些單位人心惶惶,因為自主性、任用資格都會跟著降級。本以為是犯了什麼滔天大罪要受罰,不料看仔細之後才知道是出於所謂「組織再造」。令人費解的是,上級單位的文建會卻要增胖一倍,由原來的三個處擴編為六個處。

教育部不是每年都要評鑑大專、高職嗎?根據評鑑的結果才去決定哪些學校需要增班、減招、或者退場;退場就是關門大吉,減招等於降級,增班就是升級,這樣條理分明的處理,為何不能用在這次的減肥計畫?

這次維持現狀的是國立中央圖書館、國立科學工藝博物館。但是誰升誰降,到底有沒有一套令人信服的機制?據說能夠倖免的原因之一是成員超過三百人;這難以令人信服。人多並無特別意義,如果人多事少又有何用?難道人少的單位活該倒楣?

這事情還有副作用。像史博館已經跟國外談妥了稀世珍寶來台展出,原來對方是看準了「國立」單位才來,等到對方真的來的時候才發現只是「市立」的話,會不會讓對方覺得上了賊船?

其實大可借這次機會檢討各館的績效。以台北市立美術館而言,其最近的一個大型展覽「限制級瑜珈」,曾被某雜誌社列為年度排行榜的榜首,也被台北市政府當成莫大的政績。但是,根據師大研究生所作的調查,這個展覽花掉了二千二百萬元,以參觀人次一三三七六六計算,平均每一人次的成本為一六四元,但是每張門票收入只有三十元,所以每一參觀人次政府必需補助一三○元以上才能打平。至於「限制級瑜珈」的標題,是不是讓家長遲遲不敢帶小孩觀賞?擔憂「限制級」損及幼小心靈。

這兩造究竟誰是誰非,民眾可能霧煞煞,這時就需要有個公正機構做個正式評鑑,以釋群疑。可惜正如貴報記者所說:「這種藝術界的年度回顧應該是文建會該做的。」但是居然沒做,讓人遺憾。

所以,在教育部減肥、文建會增胖之前,恐怕要先考慮民之所欲,常在我心!文建會過去給人的印象是出過很多館長、印過甚多套書的機關,但是網路上《藝論紛紛》對這些套書的評價竟是「寧濫勿缺」!它們都是外包的出版品,亟待研考會來研考一番;然後減肥、增胖自有定奪!

(作者為實踐大學時尚與媒體設計研究所教授)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