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廣場》「新南向政策」的驅動力

◎ 薛廣澤

二○一六年蔡英文總統在五二○就職演說中宣示推動「新南向政策」,提升台灣對外經濟的格局及多元性,重新建構台灣與東協國家的連結。

隨後行政院成立專責辦公室,並於同年九月五日提出《新南向政策推動計畫》,負責對外經貿談判。近年來全球供應鏈重整,東協國家迅速崛起,而同為亞太地區的重要成員,台灣的經濟發展與區域內許多國家具有高度關聯性。「新南向政策是驅動改變的力量,台灣先做內部產業結構的調整及轉型,政策也更有彈性,對外經貿要從量轉成質。經過幾年的努力,我國與東協國家間之雙邊關係更已延伸至科技、觀光、教育、勞工及文化等多重領域。

「新南向政策」實施伊始即遭反對勢力的冷嘲熱諷,前經濟部長尹啟銘就撰文批評計畫像碗大滷麵,包山包海,看不到中心主軸,缺乏專業、強有力的推動組織。

但根據行政院經貿談判辦公室公布最新觀察數據指出,今年截至五月為止,東協自中國、日本及南韓等國進口比重分別下滑至18.1%、7.7%、4.8%,反觀自台灣進口比重,則提升至8.1%(去年6.7%),已超越日韓。

行政院經貿談判辦公室表示,新南向政策自二○一六年推動迄今,已加深台灣與東協國家之鏈結,並奠定台灣對外經貿戰略的基石。東協國家市場已成我國出口重要據點,而我國在東協國家的商品貿易競爭力已持續提升。

前中央銀行總裁彭淮南在任時被問到對「新南向政策」的看法時用了個很有意思的比喻,他說:「對中國出口是分子,全球則是分母,我們不是把分子弄小,而是把分母弄大。」,對政府「新南向政策」的批評可以休矣。

面對區域經貿整合趨勢,以及整體對外經貿策略考量,「新南向政策」除須賡續推動外,更應擴及南亞、紐澳等國家。打造台灣經濟發展的新模式,並重新定位我國在亞洲發展的重要角色,創造互利共贏的新合作模式,逐步達成建立「經濟共同體意識」的目標。

(作者是高中教師)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