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弄
當前台灣政治圈,風波不斷,民眾黨主席柯文哲除陷入京華城弊案遭押外,另一樁政治獻金案猶如一場煙霧瀰漫的政治風暴,驚濤駭浪連綿不絕。
日前,時任柯文哲競選總幹事黃珊珊舉行了查帳記者會,原本是想平息各界的質疑,沒想到卻未能消除疑雲,反而引來更大的反彈。特別是柯陣營內部的昔日志工、網紅大媽老司機朱蕙蓉,在社群平台上公開發文,對木可公關公司的金流操作提出嚴厲的質疑。那麼,政黨究竟能否這樣經營所謂的「黨營事業」呢?
根據朱蕙蓉的說法,當初她以志工的身分加入柯文哲競選總部,從一開始就感覺木可公關公司的運作方式有些不妥。在她的描述中,木可商店設立在競選總部的顯眼位置,卻特別強調志工不得參與商品銷售與政治獻金的處理。從一開始沒有發票、沒有電子支付工具,到後來有了二聯式發票與刷卡機,這些金流的操作方式,無不讓人懷疑是否暗藏玄機。
黃珊珊在記者會上指出,木可公司與競選總部之間有著緊密的合作關係,並且強調所有相關財務事務由時任財務長李文宗負責。然而,這樣的說法並未打消外界的疑慮,反而更引發了對木可公關公司與柯文哲陣營之間關係的猜測。根據媒體報導,木可公關公司在運作過程中,曾經接手大量的現金捐款,並且部分捐款人並未索取收據,這樣的情況是否符合政治獻金法規?這不禁讓人懷疑,民眾黨是否在打擦邊球,利用法律漏洞來規避相關監管。
事實上,根據台灣的《政治獻金法》,任何政黨或候選人在接受政治獻金時,都必須遵循明確的法律規範。這些規範包括捐款的上限、收據的開立、資金的流向記錄等。如果有任何違規行為,無論是故意隱瞞還是疏忽大意,都將面臨嚴重的法律後果。然而,在木可公關公司與柯文哲陣營的操作過程中,卻存在諸多模糊地帶,這不僅使人懷疑是否有故意規避監管的行為,也讓人擔憂這樣的運作方式是否會成為台灣政治中的潛規則。
從更宏觀的角度來看,木可公關公司與柯文哲競選總部之間的關係,正是台灣政治中「黨營事業」現象的縮影。所謂「黨營事業」,指的是政黨或政治人物透過成立公司或機構,來操作與選舉相關的事務,這些公司或機構往往表面上是獨立運作,實際上卻與政黨或候選人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這樣的模式不僅讓政治獻金的流向更加複雜,也使得監管機構難以追查資金的最終去向。
根據統計數據顯示,台灣主要政黨在選舉期間的政治獻金收入,往往會集中在少數幾家與其關係密切的公司或機構名下。例如,某知名公關公司在去年大選期間,承接了多家政黨的競選宣傳業務,短短數月內收入暴增數倍。而這樣的情況並非個例,早在數年前,某大黨就曾因其黨營企業涉嫌利用捐款洗錢而被調查。然而,類似的事件並未引起足夠的重視,反而在台灣政治中成為一種默許的現象。
當然,台灣的選舉制度和政治獻金法並非毫無漏洞。在現行制度下,政黨和候選人可以通過各種方式來模糊資金的流向,利用第三方公司來處理敏感的金流問題就是其中之一。這不僅讓選舉變得更加黑箱操作,也讓選民失去了對政治的信任。正如木可公關公司的案例所揭示的那樣,當一家公司與政黨之間的界限變得模糊時,監管機構往往難以追查其實際的運作方式,這使得政治獻金的透明度大打折扣。
根據調查報告顯示,台灣的政治獻金透明度指數在全球範圍內排名並不理想。根據Transparency International的數據,台灣在2022年的政治透明度指數中僅得到了中等偏下的評分,這與許多先進國家相比,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尤其在政治獻金的監管方面,台灣的法律制度仍然存在不少漏洞,這些漏洞往往被政黨和候選人利用,來達到自身的目的。
最後,我們不得不思考這樣一個問題:當政黨和政治人物為了選舉勝利,不惜採用種種手段來規避法律監管時,他們是否還值得選民的信任?柯文哲的金流風波只是冰山一角,它暴露出來的,不僅僅是民眾黨內部的管理問題,更是台灣政治文化中長期存在的深層次問題。
柯文哲的金流風波只是冰山一角,它暴露出來的,不僅僅是民眾黨內部的管理問題,更是台灣政治文化中長期存在的深層次問題。(資料照)
當政黨和政治人物一再挑戰選民的底線,將「黨營事業」作為籌碼,這不僅是對選舉制度的挑戰,更是對選民智慧的侮辱。正如老司機朱蕙蓉所指出的,當一個政黨開始變得不透明,當選民無法再相信他們的領袖時,整個政治體制也就開始走向腐化與崩壞。只有當政黨回歸誠信與透明,才能贏得選民的真正支持,也才能讓台灣的民主制度健康發展。
(作者從商)
自由開講》是一個提供民眾對話的電子論壇,不論是對政治、經濟或社會、文化等新聞議題,有意見想表達、有話不吐不快,都歡迎你熱烈投稿。請勿一稿多投,文長700字內為優,來稿請附真實姓名(必寫。有筆名請另註)、職業、聯絡電話、E─mail帳號。本報有錄取及刪修權,不付稿酬;錄用與否將不另行通知。投稿信箱:LTNTALK@gmail.com
編輯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