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共和國》余宗龍/職籃何去何從?合作或合併

台灣籃壇近年盛況空前,在超級籃球聯賽(SBL)、P. LEAGUE+、及T1三大籃球聯盟的引領下,日益受到社會大眾的關注,更因多支球隊相互競技比美,炒熱國內籃球風氣。圖為球星林志傑。(資料照)

余宗龍/中興大學教授

台灣籃壇近年盛況空前,在超級籃球聯賽(SBL)、P. LEAGUE+、及T1三大籃球聯盟的引領下,日益受到社會大眾的關注,更因多支球隊相互競技比美,炒熱國內籃球風氣。近日還有金融控股公司籌組新球隊,可以預見我國籃球運動產業的未來勢必更加蓬勃發展。

國內職籃的榮景如何維持與永續發展,來避免資源重複亂象和惡性競爭?聯盟間是否應該整併?還是要有更多合作?引起各界的討論。合併倡議者即以過去台灣職棒的發展軌跡提出,我國的運動市場有限,容不下過多職業球隊,分久必合的趨勢下,合併乃大勢所趨。但卻忽略了其實本世紀初本土職棒兩聯盟合併,係因為賭博案重創,球迷極度失望而造成人數銳減,票房大不如前,加上當時兩聯盟長期惡鬥,爭奪球員、相互挖角,導致職棒黑暗期下雙邊球團經營開始出現危機,才在政府協調之下,兩聯盟正式合併。

反觀,今日職籃場邊的座無虛席以及欲投入的贊助商和資金絡繹不絕,客觀環境已是大相逕庭。因此,政府和籃球從業者應積極把握這股熱潮,以合作的整合思維、取代合併的強制退場,健全籃球的發展環境,將台灣的籃球提升至另一個檔次!底下提出幾項可行的發展策略,供主事者參考:

首先,目前三個聯盟打得有聲有色,各有其經營方針和球迷基礎,政府可協助他們擁有國際標準的比賽場館、訓練設施與場地,以落實主客場制、讓職籃永續經營。選手需要有好的舞台來發揮,基層球員和家長看得到未來的工作機會,就可能越放心地支持與鼓勵孩子參加籃球運動,形成正向的循環。即便未來無法成為職業選手,也可從事球團的運動行銷、管理、心理、營養或協助訓練等相關職務。

其次,當前三足鼎立的發展方式,除了還能各自增加季賽的場次之外,短期可以仿效「日本職棒或美國職棒」進行跨聯盟的交流賽,例如:日職的交流賽,隊與隊之間交手三場,今年客場的球隊、明年即擔任主場。中長期也可思考設計使各聯盟產生的冠軍隊,同場競技的台灣大賽。而籃協也可善意地邀情另外兩個聯盟明星隊或冠軍隊,打夏季威廉瓊斯盃,增進我籃球員的國際視野。再者,政府也可輔導籃球協會試辦區域性(跨國)頂尖籃球賽事,像是亞洲籃球挑戰盃,嘗試將籃球的市場大餅再作大。

最後,球員工會與球團間的互動平衡,可參考我國「職業棒球公會」的發展歷程和條例,階段性地為球員增取權益,切勿過度躁進而澆熄球團和贊助商的熱情。而企業贊助商、投資人除了對球隊的直接投資之外,也可考慮在政府盤點閒置空間之後,投入興建基礎運動設施或職籃場館,可成立類似補習班概念的籃球訓練機構(系統);還可利用場館空間育成運動創業種子,全面提升籃球產業發展。

兄弟登山各自努力,三大職業籃球組織,相互比美,以合作代替合併,將讓我國籃球競爭力逐步提升。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自由共和國》強力徵稿

《自由共和國》來稿請附:真實姓名、身分證字號、職業、通訊地址及戶籍地址(包括區里鄰)、夜間聯絡電話、銀行帳號(註明分行行名)及E-mail帳號。

刊出後次月,稿費將直接匯入作者銀行帳戶,並以E-mail通知。
文長1200字以內為宜,本報有刪改權,不願刪改者請註明;請自留底稿,不退稿;若不用,恕不另行通知;請勿一稿多投。

《自由共和國》所刊文章、漫畫,將於 「自由電子報」選用,不另外奉酬。
Email:republic@libertytimes.com.tw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