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金恆煒專欄>「他,馬的」蕭萬長 「他,馬的」《中時》

中國國民黨副總統候選人蕭萬長到美國訪問,本不是大事,卻動用《中國時報》充當謊言機器替蕭萬長吹牛,炮製美國國會「腳尾飯」事件,真是可恥。可恥的當是蕭萬長,是中國國民黨,更可恥的是《中國時報》。只是說謊說成這樣,真是「他,馬的」蕭萬長、「他,馬的」中國國民黨、「他,馬的」《中國時報》。

先看看《中時》如何「圖文並茂」的造假。《中時》記者劉屏華盛頓電,報導說:「蕭萬長三日會晤四十二位美國國會議員,包括十八位參議員。兩個數字都寫下『中華民國政要』(雙引號為筆者所加)近年訪美『最高紀錄』,尤其十八位參議員,令很多熟悉國會運作人士直呼不可思議。」為了表示所言不虛,還故意配了「中央社」的照片以為佐證。可怪的是,照片中只有六人,除了蕭萬長及藍營駐美代表袁健生外,可憐只有四人。為什麼如此「不可思議」的「濟濟多士」,照片上全現不出來?

事實是——還是引用屬藍調的《聯合報》來拆穿《中時》的「嘿嘿嘿」罷——蕭萬長「在華府國會穿梭行走,…共見了四十二位美國國會議員」,「創下的紀錄」是「一天內拜訪了十八位參議員」。也就是說,進入國會大樓,一間一間的去叩訪,敲開十八位議員辦公室的大門,禮貌性打招呼,照面了二十三位。如此而已,有什麼「不可思議」!

中國國民黨用「黨產」聘用了美國前紐約參議員狄馬托當「遊說」,進入國會大廈,然後挨家挨戶的進門「哈拉」,除了寒暄之外,有什麼「驚人」之處!老實說,如果蕭萬長與一位或數位眾議員好好的「關門」談幾個小時,那才重要!蜻蜓點水的互換名片,只見了十八位,有牛可吹!?

再看《聯合報》的報導。「拜會完議員後,蕭萬長在眾院一間會議室舉行酒會,〔雖然〕地點和規模上,都無法與民進黨總統候選人謝長廷日前訪問華府時,透過台灣人公共事務會及美代表處協辦的國會酒會相比。」這是其一。「蕭萬長接待二十四位眾議員,謝長廷接待了二十七位眾議員」,謝比蕭多三位。這是其二。「這些議員出席致辭時,多稱讚台灣民主的成就」,言下不是批判蕭萬長的黨國、稱揚民進黨?這是其三。

以藍調媒體《聯合報》來對照藍調的《中時》,「馬腳」全露了!

《中時》的做假,還不止於此。《中時》報導蕭萬長甫抵達美國與每個總統候選人的亞太策士舉行早餐會,劉屏特別點名共和黨朱立安尼的「首席亞太策士」葉望輝與會;葉曾專程到邁阿密歡迎過境的陳水扁總統,故而具有指標意義。然而,蕭萬長早餐會的當時,葉望輝明明人在飛機上,試問如何可能同時出現在蕭的餐會上?

連葉望輝都拉來充「假人頭」,那麼所謂「根據轉述」的「美方人士主動問到選前『奧步』可能性」之說,看來大有可能純屬子虛烏有。二○○四年連宋敗選後,袁健生在美國散佈「子彈門」的謠言,李昌鈺博士的證言已經大打了袁健生耳光,現在還繼續搞「國會門」的「奧步」,還要《中時》共構,可不可恥!

《中時》「九報」與馬英九「合作」欺人,不是新聞。去年八月初,馬英九訪日,《中時》的記者硬是編排小泉接班人安倍晉三「接見」馬英九的新聞,結果安倍辦公室藉《產經新聞》揭露馬英九的謊言。所以這回「他,馬的」新聞,不足為真了。

謊言是最便宜的,一張口、一落筆即可,但成本會計上言,卻又是最昂貴的;因為用「人格」、「報格」當代價。不過以中國國民黨的屬性、《中國時報》的本性,「他,馬的」就是「他,馬的」。何況《中時》已經淪為「最小報」,豈奈他何!

(作者為《當代》雜誌總編輯)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