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社論》2024總統大選主旋律

台灣總統大選競逐漸趨白熱化,民進黨賴清德、國民黨侯友宜、民眾黨柯文哲形成三腳督形勢;在這個基本架構下,最重要的議題是台灣要選擇站在美國領導的民主隊,或是靠向中國為首的獨裁隊?亦即︰在地緣政治上,是要堅守民主價值、捍衛主權,參與以規則為基礎的國際秩序,抑或向中國威脅低頭,犧牲民主與主權,換取委屈、投降式的和平;或是經濟上,參與可信賴供應鏈的重建,發展先進科技產業,抑或繼續依賴中國的製造、市場,成為紅色供應鏈的小跟班,以及紅色中國稱霸世界的幫凶?台灣人民如何選擇,才是二○二四總統大選的主旋律。

明年總統大選又是一次台灣歷史轉折的關鍵時刻。過去的台灣史,有原住民部落聯盟式的大肚王國,以及荷蘭、西班牙、鄭成功的東寧王朝、清朝、日本,以及蔣介石等外來政權的統治,形成了多元文化、族群的底蘊;尤有甚者,近數十年來的民主化與本土化,更注入了民主、自由、人權的元素,加上經濟上融入國際經貿體系,已經將台灣建構成一個民主的美麗島國。事實上,多數統治過台灣的外來政權,都已成為歷史,不再對台灣形成威脅;但是,與台灣毫無淵源的中共,卻在建國之後,以「兩岸同屬中國人」為由,妄稱「台灣是其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台灣自古以來屬於中國」,並且採取實際行動,對台文攻武嚇,企圖併吞台灣。而中共的武力威脅與經濟脅迫,愈形緊迫,使得台灣成為《經濟學人》形容的「地表上最危險的區域」。總統選舉因而成為台灣命運的再次抉擇。

在此歷史關卡上,親中、統派以經濟利益作為最重要訴求,宣稱台灣經濟希望在中國,只有強化與中國的經貿連結,才能享受兩岸紅利,互榮雙贏。如此的經濟論述,曾經具有吸引力,如今卻已被徹底拆穿。首先,與中國經濟整合,依據過去的經驗顯示,產生的經濟利益幾乎由中國獨享;中國吃肉,外人只能喝湯。中國採取改革開放路線後,吸引外資、人才湧入,助長經濟快速成長,但是中國不但對國內市場採取保護主義,扶植國內產業,不容許外企公平、透明競爭,尤有甚者,經過補貼、優惠的產品更向全世界傾銷,造成部分國家傳統製造業崩塌,基層勞工失業,加劇貧富差距。而外企幫助中國創造龐大就業機會,卻製造出強大的中國競爭對手。如此下場,台商最能感同身受,當年大舉西進,部分大廠替中國創造十萬、百萬的就業機會,如今卻面臨中國政策扶植的紅色供應鏈之激烈競爭,在產業殺戮的紅海載浮載沉。而台商大量西遷後,兩岸特殊的三角貿易形態,導致台灣產業形同被掏空,台商賺取的利潤只有少數匯回,多數留在中國,嚴重弱化了台灣的經濟,壓縮薪資成長空間。

幸運的是,當年在台商西進狂潮中,是否開放八吋晶圓赴中引發激烈辯論,促成台灣社會反思與警惕︰開放台灣最先進的晶片產業赴中,明顯不符合台灣的利益與安全。留住半導體產業,讓台灣產業脫胎換骨,造就了今日的護國神山,最終在全球疫情考驗下,發揮了台灣的經濟韌性,讓全世界看到了台灣,了解台灣晶片產業對全球產業運轉的重要性。因為台灣晶片產業的不可或缺,而中國在習近平的獨裁統治下,數位獨裁、軍事威脅、經濟脅迫兼施,形成一個邪惡帝國,意圖取代美國的地位,成為全球和平的最大威脅,促成美、歐、日等先進國家,徹底了解「台灣有事,就是全球有事」,推動了全球抗中的團結氛圍。而全球抗中的浪潮始於美國前總統川普,啟動了美中貿易戰、金融戰,到了拜登則升級到科技戰,禁止高科技晶片、設備、人才輸中,無異拔掉老虎的利牙,有效壓制其囂張氣焰。而拜登的抗中,在亞洲積極拉攏日本、南韓、印度、澳洲,擴及歐洲與北美,形成一種全球民主陣營抗中的共識,不但在軍事外交上建立各式各樣的聯盟,在經濟上也打造「可信賴供應鏈」、「友岸外包」、「晶片四國聯盟」、「印太經濟架構」等,推動「去中化」,力抗中國橫行霸道的軍事、經濟脅迫。由此,各先進國家、集團開始警惕對中國過度依賴的後果,雖然還沒有到脫鉤的地步,但強調經濟依賴中國是一種風險。

當前的國際社會處於「去中化」與「去美化」的對抗,這是台灣總統大選面對的大氣候,不可能有所謂「親美友中」、「大國等距」等,企圖左右逢源的投機空間。歷史證明︰當台灣抗拒不了中國的磁吸時,往往種下經濟體質虛弱、低迷不振的惡果;當台灣走向多元發展、分散投資,不再單押中國時,經濟反而可以闖出一片天。尤要者,民主自由已成為台灣人的DNA,不可能接受獨裁威權統治。因而,選民必須由這種大格局思考總統大選,方可選出一個可以正確領航台灣的國家領導人。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