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廣場》給幼兒信任、可靠的成長環境

◎ 謝欣倩

信任是一個人生存的重要指南,孩子在信任的環境下長大,才能擁有良好的身心發展;而一個值得信任、可靠的社會環境,才會讓人民活得安心。

新北餵藥案事件主角,可謂無發聲能力的幼兒,也是我們真正要關心保護的對象,而父母是他們最直接感受信任與安全的對象。從媒體呈現的資訊,看到家長一開始就苦於找不到可信任的對象,試著依賴可信任的政治人物,期待透過可信任的社會機制,得到可信任的國家保護。

可惜,家長的焦慮至今尚未得到紓解,當父母處在不知如何信任的不安情緒裡,孩子一定也會受到影響;何況整起風波愈滾愈大,尚未釐清孩子的身心有什麼傷,又要他們感受新的不安,實在讓人心疼。

一開始,新北市府對幼兒園的裁處,即認定幼兒體內含有苯巴比妥為真、且是有害的,並與幼兒園有關,侯市長更表明追查「藥物從何而來」的決心,看似積極處理。然而,到了專業人士提醒初篩值可能有雜訊與極限,市長一句「該童體內僅有驗出微量數值,請大家不用擔心。」完全推翻先前的立場,瞬間的轉變叫家長如何信服?也難取信於一般民眾。

更重要的是,關鍵一句「初篩數值是否為真?」更像是當頭棒喝,反諷所有以幼童中毒為真的討論,好像假議題,消耗多少民心與社會資源,又衍生出多少的不信任?

此案爆發後,本該以當事人及專業意見為主的輿論空間,反被政治人物喧賓奪主;又逢總統大選前置期,候選人中其一是事件要角之一,所轄卻非執政黨縣市,另二位具醫事與地方首長背景,有相當的發言權威;單純的真相查明,儼然成為三位候選人、中央與地方的政治競技秀,既模糊事件焦點,也製造更多關係的對立與衝突。

筆者要問,如果此次事件旨在關照幼童權益,請掌有輿論與行政資源的執事父母官、政治人物、專家學者等,應正視幼童成長所需的基本信任需求,專注在事件本身的討論,給予專業的時間與空間處理,並請政治操作退位,才能還給幼兒一個安全可靠的成長環境。

(作者是家管)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