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廣場》也談退場學校轉社宅

◎ 傅聖傑

賴清德日前與政大學生座談表示,私校退場後的校地,可納入社會住宅範圍。這是值得討論的方向。

將退場學校轉換為社會住宅,這創新模式不僅可以解決學校結束營運和校地閒置的問題,同時為社區帶來多重利益。過去,許多學校面臨人口減少和資源短缺的困境,關閉的風險日益加大。然而,透過這創新模式,政府能利用退場學校資源,將其轉換為社會住宅,為學校賦予新的生命力,同時提供社區多功能的活動場所。

轉換後的社會住宅,不僅提供居住空間,還能舉辦各種社區活動,例如藝術展覽、文化工作坊和社區教育課程。這樣的多功能場所增進社區凝聚力,為居民提供豐富的學習和交流機會。

誘因社會住宅位於社區核心地帶,讓學生更方便接觸各種教育資源和服務。學校與社區緊密結合,為學生提供更多實踐機會,例如實習和志願服務,有助於實現普惠教育的目標。

這轉換模式也有助城市可持續發展。利用現有校地資源,減少土地開發壓力。同時,設置社會住宅改善社區環境,提高居民的生活品質。

總結來說,退場學校轉社宅,可解決學校關閉和校地閒置問題,創造多功能的公共場所,實現普惠教育目標,促進城市可持續發展。期待這創新模式在未來教育和社會發展廣泛應用。

(作者為健身教練,台北市民)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